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民主制,是一种政治制度,特点是“议会至上”,政府首脑(总理或首相)权力来自议会,授权有两种途径:第一是议会改选后的多数议席支持,第二是政府首脑赢得议会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属政党未能赢得议会大选的政府首脑连同其内阁必须提出辞职,而未能通过议会信任投票的政府首脑,连同其内阁也必须辞职,由议会议席居多数的党派中协商选举产生新的首脑与内阁。议会制下的政府融合行政权与立法权,确保其所领导的政府具民意基础。
以上 摘自维基百科
可以说现代民主的各种政体,基本上都是起源或演变自英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议会民主制。议会制度是从英国的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来的。它从诞生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的传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战胜的民主国家英国向战败国输出的自己的民主政治体系,现在的英联邦国家基本上都是议会民主制。
话说约翰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他是“亨利三世”。与他的父亲一样,他也不愿遵守被他认为对王权是屈辱的《大宪章》,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他不顾宪章条款的限制,仍然向骑士反复的征收税款,不但如此,还为他的法国亲友团加官晋爵。于是憋了很久的不满的大贵族们就自发地举行了“大会议”。他们要求国王别忘了被国王签过的宪章,本土贵族的参政权必须得到保证。这个“大会议”后来就被人们称之为“议会”。
欧洲各国的王室都有亲属关系,一国的国王万一没有了直系继承人,往往会从别国的王室找来血缘最近的人来继承,这也因此常常引起国家之间的纷争甚至战争。1258年,西西里的国王去世了,亨利三世就因和西西里的国王有着亲属关系,就打算让他的次子埃德蒙获取这个王位。但要得到这个王位,必须向罗马教廷缴纳巨额贡礼。当时的英国已连续三年粮食欠收,国家的经济非常不好。要拿出这笔钱来,必须加税,这就让贵族们非常不满。于是贵族们在国王的妹夫孟福尔男爵的领导下与国王抗争。最终逼使国王亨利三世让步,他同意了在“牛津会议”上签订《牛津条例》。这个条例规定了国王想要没收贵族的封地和征税,必须经由贵族,教士和骑士所组成的议会同意。并且规定成立以贵族为主体的15人委员会参与国事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三次会议,所有重大的事情都由委员会来决定。
《牛津条例》是继《大宪章》之后又一重要的法律文献,它首次规定了要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
亨利三世是在出于无奈地情况下签的《牛津条例》,这对于他是不甘心的。于是经过3年多的准备,在他训练出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后,就于1262年下令取消《牛津条例》。这不等于要跟贵族顶着干嘛,于是亨利三世与贵族联军的内战爆发了。可经过交战,亨利三世不但被联军击败了,国王和王子还都被俘虏了。之后以孟福尔为代表的贵族在1265年以国王的名义召开会议,会议以《大宪章》的条文来商议国事。这次会议史称“西门议会”。它就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从监狱中逃脱,在外国势力的帮助下再次组建军队,并打败他的姑父孟福尔的贵族联军,孟福尔战死,爱德华即位。正当贵族们认为他们确立的议会制将土崩瓦解时,爱德华却出乎意料的将议会制度保留了下来,因为他认为议会是一个国王和贵族在政治方面可以公平竞技的场所。
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了与法国,苏格兰和威尔士开战,他主持召开了一次正式会议,这次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从此,这个靠硬扛下来的议会制度被正式被确立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