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见过那样一些人,他散发着一种光芒,仿佛就是舞台上那个被灯光追着的主角。
而实际上,他本身就是发光体,是海上的烟火、是遥远的星河。
我就见过这样一个人,并被她的光芒所深深吸引。
1.
她是我在韩国留学期间选修的东亚电影课老师。
每次听她的课,说不上为什么,我总能感觉到某种光辉,我非常好奇这份光来自何处。
我试图解开这个谜底。
那年四月,晴空万里,老师说外面花香扑鼻,提议我们到校园的草坪上交流。阳光照在老师的侧脸,让她更加闪耀。
老师讲到大学时她喜欢一部电影,从夜里反复看了好几遍直到清晨,感到浑身都在颤抖。当时老师的男朋友来送早餐,老师对他说起这份感动,男朋友却无动于衷。
老师立即崩溃大哭,对男朋友说:“此刻重要的不是什么早餐,而是我身上每一个地方都在发抖,如果你不能理解,我觉得自己被全世界孤立了。”
男朋友后来成为老师的先生,老师笑着说男朋友当时不知所措。
后来得知老师的先生也是知名学者,著书立作。抱着一颗八卦之心,我翻了一本他的随笔集,刚巧让我离谜底又近了一步。
老师的先生在回忆录里如下写道:
“当时还是小女生的我的妻子,哭着对我说她多么深爱那部电影,从她那流着泪的眼中我看到一束光芒,它深深地照进我的心中。为了心中的这份爱,她比任何人都努力,她在我眼中就是光芒万丈。”
原来老师的光芒是真实存在的。
2.
我好奇老师是如何通过努力,实现她对电影的这份渴望的。
老师告诉我,她7岁那年第一次看到一部喜欢的电影,后来就为电影着迷。上大学毫无犹豫地选择电影专业,曾经几年每天都看八部电影,细细研究,并持续好几年,现在工作繁忙,却也坚持一天至少看两部。
大学毕业后,老师创办一本电影杂志,出刊10年的那本杂志在韩国电影评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后因纸质市场需求的减弱不得已停刊。
老师只身去日本,继续深造,为了研究日本电影,从零基础开始学日语,最终成为东亚电影研究学的专家,后又去普林斯顿研修。
我隐约明白了那光芒来自于哪里,每次她讲课的时候,就是将全部的爱和多年的研究心得一并吐露啊!
当一个人无比喜爱一件事物,为之努力,并诉之于人的时候,Ta是闪闪发光的。
3.
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的经历。
2003年我开始大学生活,最喜欢的一门课是欧美文学史,因为文学名著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经典,我从小被爸爸带着接触了许多。
老师像神奇的魔法师,将我心中零散的珠玉一颗颗串联起来。知识编成的皇冠在我眼前闪耀,我便默默许下一个心愿:“今后有机会一定要读比较文学研究生!”
2007年我大学毕业,接着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忙碌而平凡的生活。偶尔翻翻大学时的笔记,看到简·奥斯汀、弗吉尼亚·伍尔夫、马赛尔·普鲁斯特、米兰·昆德拉,我依然激动不已。
无论我去书店,还是图书馆,只要我站到世界文学的书架前,就能感到我的心跳急促且伴着欢快。每当我听到自己喜欢的作家的名字,读到他们的某一句话,我都会有深深的感动。
2009年的日记上,我再次写下一句话:“将来我一定要考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生!”
梦想像一颗种子,悄悄住进我的心中,尽管平时它是那么不易被察觉,但每当我在生活中接触到相关事物的时候,它就翻江倒海,提醒我始终都在。
因这份持久的渴望,2014年我终于申请通过了韩国高丽大学比较文学研究生,至今攻读博士课程。
如果一件事情,你喜爱了10年,并且每次提起时都会有异样的悸动,我想它就是你毕生追求的目标无疑了。
然而,刚开始读研究生,我便遇到巨大的挫折。厚厚的外文理论书,我根本翻不过一页,语言是障碍,内容是更大的障碍,同学们热络的讨论对我来说是一次次打击。
我想努力竟都不知从何下手。我能做的就只有继续捧着一本本天书,在图书馆从早到晚。我一字一句钻研,一遍不懂再看一遍,努力努力再努力。
突然某一天,我觉得好像开窍了。生词不那么多了,也明白了什么意思,同学们的讨论我也有了自己判断。
那是一种重生感,“我虔诚地双手合十,感谢命运,感谢自己,没有放弃是多么正确的选择。我此生努力的意义,不就在此么,我想亲身体验梦里的世界,遇到清晨的一颗露珠,轻轻的对她说一声:‘你好,我来了!’”
4.
前不久遇到一个老朋友,滔滔不绝地向她聊起我最近的学业和生活。朋友对我说:“现在的你和几年前判若两人,好像整个人都闪闪发光呢!”
这是我听过最高的赞美,也让我无比羞愧与感动。毕竟目前我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能够在热爱的领域不断努力,我已感到非常幸福。
我决心向我的电影老师学习,立一个梦想为远方的灯塔,努力向着它前行,无论多艰难,也依然咬牙坚持,最终拥抱那灯塔。
老师闪闪发光的秘密,就来自长期努力后的成就,拥抱灯塔后的涅槃。原来心中有渴望,脚下有行动,在热爱的领域不断追求,就可以成为独立的发光体。
终于,我破解了这个好奇已久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