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哪吒之魔童降世》突然在网友的口舌中喷发,大喊:这又是我国动漫的一大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但一直以来,我国动漫在国人心中一直是个痛,当听到这样的呼喊,第一直觉告诉我,这动漫大概还是那样吧,这主要原由是对比日本动漫来说,我国动漫的进步空间还是巨大的。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欣慰的一件事,毕竟成长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不要幻想一步登天是正确的。
不管人演的电影还是动漫,也就是一部影视作品,离不开讲故事,其次就是人的演技,而动漫取而代之的是“技术的演技”。这部动漫讲了,原始天尊练了两颗珠,一颗灵珠,一颗魔珠,原本叫太乙把灵珠降世在李靖的第三儿子哪吒身上,可招坏人捣鬼,把魔珠降世到哪吒身上。原本魔珠降世,必然称为混世大魔王,但最后哪吒经历人间苦难,不断成长,最后战胜自己,打破这咒语的纽带,称为拯救苍生的英雄。这个故事大概告诉我们,这世俗的人间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观念,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没有注定是好是坏,幸福与不幸等等,只要我们愿意选择某个方向,经历苦难,摆脱戾气,终究能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当下社会正需要这样灵活的观念,能让观众耳目一新,这故事的灵魂必然是不能忽略的因素之一。
故事的宗旨新颖是成功的第一步,而如何动人地讲出来这便是其次之重点,也是我国动漫的一大槽点。人类之所以从街头讲故事到纸上写故事,再到这电影的方式讲故事,不外乎就是不断升级讲故事的媒介,希望更能把观众带入到这故事当中。这就是“技术的演技”。第一时间,看到这部动漫,不可否定的的是我国动漫的技术演技也算是有了大的进步。但是进步的空间还是有的,我们来举个例子看看。
首先主要人物哪吒,这个动漫的形象,一眼看过去,比起以往的动漫形象是有很大的变化的,这一次的形象活灵活现的,不再像以往的呆滞,像外国人看中国人那样呆板的感觉。说到外国人看中国的那种呆板的形象,大概是我国国民长期以来,在压抑的环境中不断形成的,这就比如国民与人打交道时常常隐藏自己的表情和意图,所导致中国人表情上的呆滞和做事的刻板。但是动漫人物是一个努力展现的形象,所以把所有与之对应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是符合刻画深刻形象给观众的选择。
其次,就是哪吒的母亲,这位动漫形象和其他的形象都是相当出色。但她有一个槽点,而且是所有形象的槽点的主要代表人物。看这哪吒母亲的表演时,有一种错觉,就是配声的语气等等和她的形象定位没有很好的吻合,其次就是这么多个形象都是一个人演的。这不仅仅是哪吒母亲的这个形象才有的问题,包括哪吒和那个太乙都是有的。这就是人物形象的台词和配声语气的问题,在把握人物的形象定位、台词、语气时,出现了串频。形象地说,有些语气掺杂一起,没有鲜明的边界。这也就是给观众造成一种模糊的错觉。
可见,虽然这是我国动漫的一部出色的创作。但是细心找出这些槽点,就会发现我国动漫薄弱的根源在哪里了。这薄弱的根源主要分两点,一个是讲故事,一个是演技。故事的欠缺,那是一个文学功底薄弱的表现。如果说我国科研薄弱,弱在基础的积累,那我国故事的欠缺,大概是文学功底的薄弱。而文学的强与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强与弱的最高表现,她包含一片土地上的所有,她是所有的体现。那文学的薄弱,不会讲故事,大概就是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忘了精神的提取,必然导致文学领域的人才的培养的基数减少。这个原因大部分都愿意从事其他行业来获得经济补偿,而很少从事文学。话说中国正处于工业革命,那现在也该到了文学领域即软实力的提升了,这必定是当下的发展需求的缺口。人们长期以来追求金钱的带来的物资享受,等这一场物资丰盛的闹剧过后,便是精神追求。这个大概跟“极简”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在生活物资丰腴的人,享受过后,必然走上如何过着简单的快乐的生活的道路。这大概也就是能讲出好故事的时候了。而这时正是培养文学人才的好时机,但是好时机归好时机,如果没有正确的培养也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大概归于教育了。而教育的问题在哪呢?一句话说完的话:大概就是都喜欢写论文,而没有写记叙文的。这也是我国讲故事,讲来讲去还是那个古老的故事的原因了。没有任何的新的,与当下紧密联系的故事,大概中国文人都喜欢仿古的弊病,那罪在文人吗?我看不一定。要是往下说,有点怕怕。主要原因,我们还没认真描述出社会的现实,这就像电视剧演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的奋斗史,住着几百万的房子,拿着几千块的工资,便可以开豪车。好像那主角住着一个十来平米的单间带厕所,是会死掉的。你说这滑不滑稽。
话有点扯远了,回到我们说的动漫薄弱的根源,原因之二:演技。动漫的演技,是技术与人的结合。技术在当下中国,运用起来还是相当不错,这几年来可见进步的是巨大的。这个无槽可吐,而槽点在人。技术与人的结合,这个“人”包含;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表情与肢体语言。有时候看到,一个人披着沉闷的脸说着无比快乐的事,旁人看来,那真是别扭。这是人格分裂,性格扭曲,表情呆滞的原因。这样的人,从小都没有在一个很好的注重培养正常人格的环境长大的,所以就长成以上那个样子了。可见,要是现在提取一个人的形象、性格、表情和肢体语言,是相当难的事。可以说“技术与人的结合”里的“人”是相当难提取的,原因大概是我国比较复杂。要是认真说,那是我国对人的研究还是很薄弱的。前些年,有一个叫乐嘉的人,带着色彩性格分析的成果,展现给大众。不错,这是当下很出色的,但我看到国人的欢呼时,那我国在这一方便难道就是如此。难不免,让人寝食难安。话又说回来,问题在哪。这回不说了,人难免要回到忙碌中,麻木自我才能活得长久。
文/茶后闲话
图片/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小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