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一直以来,人们默认做为:成年人的父母应该是比孩子更成熟的。但是,事实上有些家庭的父母,可能比他们的孩子更像孩子。
虽然,表面上我们可能看不出这些不成熟的父母。究竟有什么问题,他们举止正常、言行合理,也能为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可遗憾的是,这些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却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他们常常只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而置孩子的重要与基本的“心理需求”于不顾。
如何做“成熟”的父母在这样情感不成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虽然可能表面上并不缺乏父母的陪伴,但孩子的成长过程,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孤独之旅,父母看似近在咫尺,其实却永远遥不可及。
孩子们通常不能判断,他的父母是否属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因为通常他们压根不会有这个意识,而父母们对自己情感是否成熟的觉察又因人而异,有些父母终其一生,可能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成熟,曾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
【给孩子的影响】
童年时父母的忽视和拒斥,会对一个人的自信以及成年后的人际关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人们不断重复,过去那种痛苦的经历,同时又为自己的不开心而自责。即便,有些人成年后取得了成功,也无法完全消除,生命早期父母做带来的负面影响。
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在一起会让人感觉很孤独,尽管这些父母也能为孩子提供膳食并保障他们的安全,但因为他们不能与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孩子们内心仍旧感觉非常空虚。
情感亲密与情感孤独
情感亲密——是指有这样的一个人,你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感受都告诉他,你可以完全对他敞开心扉,而不用担心受到伤害。情感亲密能够让你感到发自内心地满足感,让你觉得你完全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而不必去担心他对你的评判。
孩子的安全来自于,与亲密照料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孩子需要与父母,进行真实的情感互动来获得安全感,注重情感联系的父母,会让孩子感觉总是有人可以依赖。这样的父母,具备足够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会很包容。他们还能敏感地捕捉到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并且乐于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们感觉父母喜欢和自己在一起,同时他们也喜欢和这样的父母在一起。
情感孤独,意味着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缺乏足够的同情。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常常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感受。此外,他们不重视他人的感受,而且也惧怕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他们会对自己的情感需求感到很不自在,因此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在情感层面给孩子提供支持。
所以,如果孩子很沮丧,父母可能不但不会去安慰孩子,他们可能会变得怒不可遏,甚至会惩罚孩子。父母这一系列的举动,阻碍了孩子们渴望倾诉的本能,使得孩子渐渐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情感孤独,这个术语本身就给出了它的治疗方法:只需有另一个人真诚地在意你的感受。
情感孤独让人十分痛苦,所以,孩子们为了能尽可能多地和父母交流,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
首先他们认为要与他人建立关系,就需要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会期望别人为他们提供帮助或者对他们感兴趣,相反,他们会去帮助他人,并让别人知道他们没有太多的情感需求。但是,因为他们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这阻碍了他们与别人的真诚交流,结果是他们反而感到加倍孤独。
最后他们只好希望能忘记自己的童年,他们只想快点长大,早日独立,他们认为这样他们才能获得自由,但急于离开家庭的他们最后却可能和错的人结婚,忍受对方的利用,或者守着一份事倍功半的工作,最后他们又回到了童年时最熟悉的那种孤独中去,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既然,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缺少交流如此痛苦,那么为什么成年后他们还是会重蹈覆辙?因为大脑的最原始部分告诉我们,安全感源于熟悉。我们倾向于回到之前经历过的情境,因为我们知道如何去应对。作为孩子,把父母视作不成熟或者有瑕疵的人让我们感到恐惧,但否认这一点,使得我们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无法识别出那些可能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因此过去就会不断重演。
【情感不成熟的人的性格特点】
在我们探讨何为情感不成熟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明白什么是情感成熟。
情感成熟是指一个人能够客观地进行思考并能与他人保持深层的情感联系。情感成熟的人可以独立地完成很多事,同时还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并且他们能将两者顺利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他们有着很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并且很珍惜他们最亲密的关系。
而情感不成熟的人的行为、情绪可能会与此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情感不成熟的人的性格特点是相互联系的,那些具有其中某一种性格特征的人往往也会具备其他的性格特征:
1.他们通常很固执,很少反思自己。
2.他们抗压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拒绝理性分析当前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情绪化的反应。
3.他们喜欢做让自己最舒服的事,情感不成熟的人就像孩子一样,他们做决定时也喜欢做让自己舒服的事,不会考虑后果。
4.他们很主观,他们不会去客观地分析问题。
5.他们不尊重人与人的差异性,情感不成熟的人常常不能容忍他人的不同观点,他们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用相同的方式看问题,他们无法接受别人有自己的想法。
6.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不同,情感不成熟的人的自我为中心是他们总是保持着高度的防御心理,他们害怕别人揭露他们,说他们很糟糕,或者根本不值得被爱。他们很在意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却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7.他们有时会角色翻转,父母反而非常渴望得到孩子的关注和安慰。
8.他们缺乏同理心并且对感情不敏感,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阐述了同理心和同情心之间的差异,真正的同理心不仅仅是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还应该能对这些感受产生共鸣。而情感不成熟的人缺乏同理心,他们通常可以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但不会借此来促进彼此的情感亲密,相反,你会觉得自己的想法被他们摸透了,但他们不会对你报以同理心。
【带给孩子的体验】
情感不成熟的人不重视修复与人的关系,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并习惯推卸必要的情感工作,他们只关注于别人是否能让他们舒服。
沟通很难或者完全不可能
与情感不成熟的人沟通常常让人感觉是单方面的行为,他们对共同的话题丝毫无感,他们只对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感兴趣。
他们激起愤怒
我们孩子发现被父母忽视后,孩子们通常会很生气。有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愤怒或转而针对自己。当愤怒被这样内化,人们会倾向于不切实际地批评和责怪自己。长此以往,他们最终可能会严重抑郁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
他们通过情绪传染与人进行沟通
情感不成熟的人对自己的感受意识不强,缺乏情感体验,所以,他们通常会表现出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不是谈论他们。他们使用一种被称为情绪传染的沟通方式来让别人体会到他们的感受。而这正是婴儿和孩子表达他们需求的方式,他们哭闹,直到照顾者找出问题并解决。情感不成熟的成年人会用同样的方式来传达情感。
他们不做情感工作
情感工作,是指为理解并满足他人的情感需求而付出的时间、精力。情感需求则是指人们渴望被别人需要、赞赏、爱和关心。然而,情感不成熟的人却往往会因为缺乏这种能力而自豪,他们会为自己的冲动行事和反应不敏感找借口,他们可能会说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自己没有理解他人感受的义务,而情感成熟的人总是很在意他人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良好关系的一部分。
他们很少给予
他们渴望别人注意到他们的需求,但自己却很少给予。这一特质被研究者利•麦卡洛称为糟糕的接受能力。他们渴望别人能够明白他们内心的想法,如果别人没能快速地预见到他们的想法,他们便会非常生气。情感不成熟的成年人典型的潜需求是:“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应该知道我想要让你做什么。”
他们拒绝修复与人的关系
任何关系都可能会出现问题,一个人有自信并且成熟,才会承认错误并努力使事情变得更好。但情感不成熟的人拒绝正视自己的错误。
他们需要他人的模仿
模仿是成熟的父母对子女本能的同理心和亲密联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情绪敏感且反应很快的父母,通过在他们脸上表达相同的情绪来反映他们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很悲伤的时候,他们会表示出关心,当孩子很快乐的时候,他们会显得很热情。孩子从父母良好的反映中体会到了被人理解的感觉。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则期望他们的孩子来了解并反映他们的情绪,如果孩子不能按他们的期望行事,他们会感到非常沮丧。
他们的自尊取决于你的顺从
情感不成熟的人只有在别人完全服从于他们的时候,才会感觉良好。所有的互动都可以归结为他们是好是坏,一个沮丧或挑剔的孩子,会引起他们对自身的忧虑,如果不能让孩子立刻顺从,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他们认为角色是很神圣的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希望孩子尽好自己的本分,包括尊重和服从他们,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角色权利。
角色权利
角色权利是指因你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应受到的特别对待。当父母仅仅因为他们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就感觉他们有权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时,这便是角色权利的表现形式之一。
他们寻求的是纠葛而不是情感亲密
在情感亲密中,两人都可以充分地表达自我,而且很享受深入地了解对方,彼此通过接纳对方来建立情感上的信任。而在纠葛中,两个情感不成熟的人都依赖于他们各自扮演好让对方舒服的角色,如果其中一人越过了彼此关系的边界,另一个通常会非常焦虑,只有回到既定的角色中去,这种焦虑才能消除。
他们有着反复无常的时间观
对于情感不成熟的认来说,情绪冲动时,他们完全不会参考过去的经验,同样也不会考虑以后的后果。
【四种类型】
不成熟的父母大致可以分成四类,虽然她们对情感不敏感的表现方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不能始终如一地让一个孩子对亲子关系产生安全感。在了解这四类父母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不同类型的育儿方式是如何影响婴儿的依恋行为的。
不同类型的育儿方式如何影响婴儿依恋
玛丽•爱因斯沃斯等人在1971-1974年进行了著名的婴儿依恋研究,在实验中,那些对孩子情绪更敏感的母亲养育的婴儿表现出了更加稳定的依恋行为。高度敏感的母亲通常都能与婴儿相处融洽,甚至能觉察来自婴儿微妙的信号、愿望和情绪,准确理解婴儿的想法并表示同理心。
相反,对婴儿情绪不敏感的母亲无法理解婴儿的大部分行为,因为缺乏同理心,不敏感的母亲要么在做法方面,要么在即时性方面无法对婴儿发出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回应。所以,母亲的敏感性和同理心对亲子关系中婴儿的依恋行为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种不成熟父母的类型:
情绪型父母:
他们有着可怕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他们感到不安或焦虑,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安慰他们。严重情况下,他们很可能患有精神性疾病。所有这类型的父母都难以忍受压力和情绪刺激,即便是对于一般成年人完全可以处理的情况,他们却可能发生情感或行为的失衡。电视剧里会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哭天抹泪、咆哮不已。
驱动型父母:
驱动型父母极具目标性且非常忙碌,他们力求把所有的一切包括其他人变得完美,虽然她们很少对孩子表示真正的同理心,但对于孩子的生活,他们会试图控制一切。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属于这一类型而不自知。
消极型父母:
他们比其他类型的父母危害要小一些,但他们会有一种放任的心态,他们很容易把教导孩子的权利交给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伴侣,甚至会对孩子受到的虐待和忽视视而不见。这种父母在遇到压力的时候很可能会抛弃孩子离家出走,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会让孩子感觉非常受伤。
拒绝型父母:
拒绝型父母是四种父母类型中最不具备同理心的。不管他们的行为是温和的还是严厉的,他们都不喜欢情感亲密,而且也不想被孩子打扰,他们大多想独自坐自己的事。即使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也仍然很少与人真正亲密。拒绝型父母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仿佛没有存在的必要,他们习惯把自己看成是父母的困扰,这使他们常常轻言放弃,但即使在成年后,这些被拒绝的孩子,依然很难开口求人。
不成熟的父母强迫孩子适应父母的情感,孩子会采取很多方式来回应,因为孩子始终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并期望与他们有更多的交流,所有情感被剥夺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幻想着自己将来有一天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们会想象使他们感到舒服的一切。
【治愈型幻想】
孩子觉得要治愈童年的痛苦和情感孤独,关键在于摆脱真实的自我,所以,每个人的治愈型幻想都是以“要是......就好了”开始。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要是他们很无私或者很有吸引力的话就好了,这样他们就会被人爱,或者要是他们可以找到一个更敏感、更无私的伴侣就好了。他们还可能认为如果他们变得非常著名、非常富有或者让他人非常害怕他们,他们就能被治愈了。
但治愈型幻想只是孩子们想出的解决方案,它往往并不适合成人的现实。治愈型幻想让孩子可以乐观地面对童年时痛苦的成长经历,他们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会被人爱,并且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种治愈型的幻想会激励着他们前进。当他们成年后,在心底里期待着最亲密的关系来使他们的治愈型幻想成真,比如我们也许会认为我们的情感孤独最终会被一个总是考虑我们的需求的伴侣或是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的朋友治愈,但通常,这些无意识的幻想是另我们相当自我挫败的,因为我们通常忘记了,其实我们正视图把一种幻想强加给别人。
【角色型自我】
如果你的父母在你童年时忽略了你真实的一面,那么你大概会清楚该怎么做才能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你会渐渐用角色型自我或者虚假的自我来取代真实的自我,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让你在家里拥有一席之地,例如,你会觉得如果我做出牺牲,别人就会赞美我、爱我,或者注意到我。角色型自我的转变过程其实是无意识的,没有人故意去那么做,成年以后,我们会继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同样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
做为孩子,如果你发现一个角色非常符合你父母的需求,你可能会很快与这个角色型自我融为一体,你会变得更加看不见真实的自我,而背离真实的自我会破坏你成年后与人的亲密关系,你必须尽可能多地展示你真实的一面,别人才可以与你建立联系。否则,这一切可能只是两个角色型自我在演戏。
角色型自我没有自己的能力来源,它必须从真实的自我中窃取生命力,所以扮演角色比做真实的自己要累得多,因为你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装成另一个人。正因如此,角色型自我常常感到不安,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是个“骗子”。
总体上,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应对情感剥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要么内化,要么外化他们的问题。意思是说,那些作为自我掌控者的孩子相信改变取决于他们自己,而外物掌控者则期望别人来为他们解决问题。大多数孩子在争取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主要采取其中的一种方式。孩子们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则是由他们的天性使然。但理想的状态其实是这两种方式的巧妙平衡:即自我掌控者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而外物掌控者则试着学会掌控自己。
【自我掌控者】
自我掌控者会通过自我反思以及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来从内部解决问题,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更努力,来让事情变得更好,他们会本能地承担起独自解决问题的责任。他们的焦虑主要来源是当他们冒犯了别人,害怕被人说成骗子时产生的负罪感。他们与人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他们过于自我牺牲,然后又会因为自己付出过多而心生怨恨。
【外物掌控者】
外物掌控者坚定地相信,外界需要适当地改变来适应他们,或者让他们更开心,要是其他人给他们想要的一切,他们的问题终将得到解决。他们往往不会进行自我反思,常将责任归咎于其他人和环境,而不是归咎于自己的行为。外物掌控者觉得有能力的人理应帮助自己,他们往往认为生活很不公平,因为好的东西总是被他人得到。
他们依赖于外部的安慰,这使他们容易受到药物滥用、不良关系等的影响。他们焦虑的主要来源是,他们可能会与那些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的外部事物断开联系。他们与人的关系的最大问题包括容易被冲动的人所吸引,过于依赖别人的支持以及他人带来的安定感。外物掌控者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外界,好像现实是错误的,但外化会阻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因此,常导致情感的不成熟。
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一种类型的行为和态度和另一种类型会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一旦外物掌控者掉入人生低谷,他们有时也会意识到自己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而不是希望世界来适应他们。又比如,在巨大的压力下,一些自我掌控者可能会和外物掌控者一样反应冲动。总体上,外部掌控者更加不切实际,适应力较低。这是因为极端外物掌控者的不成熟的应对机制很难发挥作用,使得他们根本无法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这种应对机制也无法促进他们心理发展的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