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1.20壬寅年 十月二十七 星期日
备注:Day374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度阴山讲《菜根谭》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比恶鬼可怕》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度阴山
名言佳句: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
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译文:做了坏事而怕别人知道的人,还保留了一些羞耻心,说明在恶性之中仍存留着一点儿向善的良知;做点儿好事就着急让人知道的人,说明他行善只是为了贪图虚名,这种有条件才做善事的人,在他做善事时就已种下了恶根。
内容:恶人固然可怕,但绝没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怕。绝大多数恶人为恶时恐惧他人知道,这就是良知;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条件为善时,却始终都在为私欲精打细算,内心良知全无。一定要远离你身边的伪君子。
启示:
有人认为骑着摩托招摇过市的花臂大汉是恶人,也有人认为衣着上乘走出格子间的是好人。
《抱朴子》说:“白石似玉,奸佞似贤。”有时候大奸大恶的人,看起来却像个大好的贤人。
所以贤与不贤很难鉴定。老子也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不争功名利禄。)
虽说贤与恶会披上外衣迷惑众生,但在民众的眼中却不难区分,定义也很清晰。孔子观察人时有个原则。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ou,一声,意为隐藏)哉?人焉廋哉?”
“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
“观其所由”,知道他的来源、动机,以法理的观点来看,就是看他的犯意。(按白话文理解就是动机)
“察其所安”,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比如,若是做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
孔子认为从这三点大概可以区分一个人行为背后的逻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身披道德旗帜,手挥道德大棒,要求他人为其思想埋单,为其行为摇旗呐喊。
在度阴山的笔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比恶鬼还不如。
“枪响了,你看到谁开的枪吗?我看不清,他站在道德制高点,他在阳光下。---温特伯格《狩猎》,1969年5月19日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丹麦导演、编剧、制片人。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想要毁掉一个民族,只需要在这个民族,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再让这批利己主义者,去祸乱这个民族的道德,一个人人为己的民族,将会不攻自破。---鲁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当代知识的承载者,却是无益于社会发展的破坏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