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本能是繁衍,所以有了斯波克的这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也成为了所有科幻迷之间打招呼的招牌动作,代表着给对方的认可和善意。
说起科幻作品热潮,要从1947年的罗斯威尔事件开始,在那以后全世界迷上了飞碟,对外星人的渴望达到一个高潮,所以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大量目击飞碟和雷达追击飞碟的报告。
外星人的技术能达到降临地球,却被那么多人肉眼看到,而在地球上世纪90年代时美帝就造出了隐形战机,难道50年代的外星人还没有美帝90年代技术高吗?
而且现在的很多公司研制出了隐身衣,可以利用柔性显示器掩盖物体,骗过眼睛,骗过地球人有那么难吗?
所以我觉得,除非外星人想让人看到,或者不在乎地球人看到,那么完全不会有真实的目击者,全是或者大部分是目击者主观臆造出来的。 关于科幻之我见
1984年左右,我家里订了科学画报,从小就接触了很多科幻的作品,硬科幻以技术为主,软科幻以情结为主。看着科幻作品内容、主题、热点不停的更新换代。
比如六七十年代的外星飞船中墙壁上全是各种迷之按钮,闪闪发光,墙上镶的显示器也是凸面圆角的; 关于科幻之我见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外星人飞船内的显示器随着地球上的科技发展,也变成了平面直角,墙上无用的按钮也逐渐消失。 关于科幻之我见 到本世纪初,外星人操作飞船已经是全息投影设备了,显示器也告别了墙面,而且这时候的飞船以全景落地窗为主。 关于科幻之我见有很多情节带有浓烈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偏好:
那么外星文明的科技难道与我们的科技水平同步吗?
显然不是,只是因为科幻电影只能以地球科技为蓝本幻想,而超前太多的话,观众难以理解,所以也没什么意义。
外星人一定要来地球吗?
1.首先,如果飞船携带智慧生物的身体到一个星球,不一定有实际意义,用机器人或者卫星不登陆星球,同样能达到效果;
2、按现在的科学观念,飞船很难达到恒星际旅行的速度,如果带人,就要有温度、水、食物的负累,速度进一步降低;
3.到达新的星球又有很多未知危险,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星际探索,人数和飞船的数量显然不够用。
4.为了防止宇航员老去、也节省食物,一般的飞船选择使用冬眠、或者冷冻船员的身体。那么如果用机器人,或者探测车就更经济实惠,智慧生物也不会遇到那么多的危险。
关于科幻之我见
船员主要会碰到的是什么困难呢?
第一:加速,如果短时间达到很高的速度,人体就会因为惯性而化为一滩血水,所以必须缓慢加速,估计加速到光速要几百年。还有一种方法是把人放入减速液体中,肺里也要吸入减速液体,至少也需要一段时间准备。
所以,科幻片中说加速就加速的状态,起码现在想不出什么方法来达到。
第二,复苏,如果冰冻起来,人类这种多细胞生物,很难做到,细胞会因为冰冻的时候的冰凌刺破,解冻的人就像冻豆腐一样,千疮百孔,立刻死去,而现在的人哪怕在科幻片里也想不出什么解决的方法。
第三,时间,如果星际旅行动辄以几十万年记,那么人类很难做到无断代到达,疾病和宇宙射线,再加上宇宙中的陨石,很可能过不了几年飞船上的船员就死绝了。
关于科幻之我见
要我说,如果不需要身临其境,不管用飞船或者直接用望远镜观察就很好了。
如果追求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如派出大量小飞船,在到达后目的地后,派出机器人,或者飞船直接变为登陆车,和远方的主人利用VR、通感技术,就得到相当于身临其境的感觉岂不更好,既安全又稳当、还高效。何必冲过去,像契约号、阿凡达那样闹个全军覆没。
推荐几部好看的电影:
关于科幻之我见
星际穿越
你的空间不是我的空间,
你的时间对于我也没有意义。
短暂的星际旅程,却几乎成了永远,
壮丽的宇宙风光,
亲情与大义的碰撞,
催泪烧脑的电影,强烈推荐。
云图
如果你觉得盗梦空间还不够烧脑,
那么你看云图吧,
同时讲五个时间线的五个故事,
汤姆汉克斯领衔主演,
周迅、裴斗娜倾情付出,
烧脑怕什么,
脸盲怕什么,
不看不是科幻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