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的没事,戳手机。
关注了一的堆公众号,挨个点小红点。
有火的,有惨的。其实自己也开了。就是没打理。太费脑子。想把脑子费在想用的地方。
要知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不带收回来的。那必定得较着真儿的写啊。否则就叫误人子弟。
这说易行难。怎么能保证自己说的都对呢?就得先瞧瞧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这一看,差异出来了,自然可分对错。
可是,大部分的公号文并不是这么回事。
我就随便点了个挺权威的某某日报最新的一篇,从头看到了尾。呃,忍不住在小本本上写了写读后感。因为怕太多不能转化成文字的话占据思路,必须先写重点。
写了三段,来说明标题。
恩,这个有点像中学生的议论文。论证式儿的。每段开头摆个故事,这故事可不知真假啊,反正看不出来像真的,说假也不行,因为这世上什么事都可能有。那么这种开头……怎么说呢?╮(╯▽╰)╭
中间黑粗了两行字。这个,我琢磨着应该是叫强调”金句“吧。看太多乱七八糟,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似乎就是代表这个意思——着重强调。
但是,这所谓的”金句“又该怎么说呢。金谈不上,铁还凑合算吧,绝对不是不锈钢的。铁含量还是解放前的炼制水平。
然后,发挥了中学时代的良好习惯与优异水平。在这些前提的基础上洋洋洒洒的各自来了几段似是而非,对错莫辨的总结评论(不知道是不是鸡汤文或者是类似的写法)。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观点与论述,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看到,或许都会觉得——不靠谱。更别说这么些0到80岁的老老小小了。
当然,我不怀疑大家的智商。看完什么感觉自己知道。说与不说么对吧。嘴下留情是年长者的优雅。针锋相对是年轻人的热情。怎么都好。
这三个故事引出的三段论述,用来论证标题的正确性。
总的来说,这格式真是标标准准,漂漂亮亮。有鼻子有眼儿的。可惜,没什么用。对大大大部分人来说,不如来杯凉白开,解渴还长肉。喝凉水都长肉的可以不喝。毕竟减肥是件大事。
还配有几分钟的音频,一个不怎么好看的插画图。有那么多好看的图干嘛不选呢?那么多优秀的画手呢,干嘛不选呢?我很好奇。
音频没听。不评论。
又虚假又空洞的内容,看完之后,我完全没有找到他说的解决题目上提出的问题的具体方法。如何实施,怎样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非常虚幻的云山雾罩,像看了科幻、玄幻武侠一样”哇,好厉害啊“。之后,就没有之后了。因为是假的。作者恐怕自己都没解决自己的问题吧。就跑出来解决大家的难题,勇气可嘉。
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作者被自己感动了,被自己画的大饼喂饱了,然后希望可以感动大家。那么可以说,这还是个诚实的作者,如果连自己都觉得是在放p,那么那些转载就变成了笑话。
10万+的阅读量,不知道+多少啊。还有小五千的”在看“,原来叫”好看“吧,是吗。还有很多”精彩“留言。每个留言还有挺多的小手。
看了下,基本都是在自说自话。顶多算和文章有共鸣感觉,提供了一些个人素材。
最忍不了的,是三个故事里面的其中一个,连逻辑都有问题。硬生生的凹出一个点来说道理。不明白,难道一个人要长成大人,就必须比驴还蠢才合理么???还是影射”老糊涂“这种人们在七八十岁的时候都有可能会犯的疾病呢?
观后感总结:非常失望。
其实,之前看的公号文,很多都没细想。看了就过了。今天睡不着,细看了下。以后还是不能细琢磨。不然,取关太多没的解闷儿了。
还有不少不常发文的号,倒是不错。但是偏向科普技术类的。这些东西,需要专业知识了,难糊弄。文笔一般般,外观一般般,但是内容很有料。有些号,精神上传达的东西很有料,但是更少发文。这个很好理解。精神上的升级可比任何一种考试都要难,有时候又更简单。不信自己试试。
真的,现在是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文采,能成作家。以前,出的垃圾书还能卖废纸,现在,垃圾多的,清理电脑都费劲,不行还得买新的。多耽误人呢。
所以啊,我还慎着没写。不怕别的,就怕误人子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