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间,睁开了双眼。懒懒一望,又沉沉睡去。
孤城说,“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时至今日,方才读出他的不甘和无奈。一切的苦难都是太过于清醒。
通过《漱玉集》,纵观李清照的诗词,多数都是表达思念之苦,家破之悲。通篇都在围绕一个“愁”打转。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愁也一样。万千思绪,各有愁思。
本来,读李清照的诗词应是一种美的享受。透过一页页纸,一排排字,一首首词,远目。看,那一盏温暖的油灯,晕黄的灯影下,有那么一个清秀温婉的女子,临在桌前,手执一书,喃喃自读,莞尔一笑,笔落成书。笔下的每一首词,都是一副幅画,或明媚、或淡雅。这个时期的她,过得那么轻松快乐,眼中只有他和它。但,或许是天妒英才吧,十几年弹指一挥间,那个巧笑嫣然,优雅的女子早已成为过去记忆中的一抹剪影。此时她的世界里,只剩下了亡国家恨之苦,孤苦伶仃之悲。她的容颜不在,背已佝偻,然而却依旧气质风华。只是,从她的双眼里,透露出来的是深深的疲惫和辛酸。在乱世之中,做到苟全性命于乱世,已是人生不幸中之大幸。可李清照却从不辍笔,因为,在余生中,能陪伴她的,也只有这一只笔了吧。正如之前所说的,悲也是一个人的创作来源。在此期间,她创作出许多的作品,甚至是使她的文学地位上升到了一个巅峰,成为婉约派的词宗。很多作品都成为后世耳熟能详,口能传诵的经典佳作。读到春光日好,众女嬉游时,会感受到时光的美好;读到雨打芭蕉,梧桐叶落时,也会勾起心底的愁绪。
但是,尽管才华决绝,我还是不太喜欢她。因为她活得太悲太苦,承受了生命中太多的苦难。读她的诗,会累会压抑。人就像一朵朵向日葵,都喜向阳。正如李白和杜甫,李白的洒脱乐观让人向往,而杜甫的忧国忧民令人敬仰。人生,来往匆匆,为何不给自己找条退路。虽说,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在深度,要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可是,这样的活法,太压抑也太虚伪。
活着,就要恣意而为。在不违反道德法律的基础上,自由自在,我行我素,为自己而活。管他的别人的眼光,去他的别人的期望,管好自己的小家就行。就像陶渊明,现实太过于令人绝望,那就在心中努力去建起自己的一座桃花坞,眼前有山有水有花香,心中无争无吵无忧愁。最后,索性归隐,世乱与我不相干。不如,躲进深山,眼不见心不烦,天地悠悠,我心亦悠。
在我看来,李清照的愁来自于她的小爱大爱太过于深重。都说,情深不寿,还不如放下手中的笔,放下心中的执念。做一个清心寡欲之人,这样,苦从何来,愁又缘起。这样的执念换来的只有后世的伤悲,以及笔下一句句“愁”情。何苦为……
借用屈原的“世人皆醉我也醉”,做一个庸俗的人,活得糊涂,便能顺意。
以上纯属睡前瞎扯淡……这一周浑浑噩噩,众多烦事袭来。心里不安宁,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极了一张张面目可憎的脸。想自暴自弃,想麻醉自己。这周态度不端正,望各位原谅,明天再好好反省自己。下周端正态度,改过自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