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即道义

美即道义

作者: 許笑笑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21:11 被阅读0次

      我们经常吐槽,现在是看脸的世界,家里是谁美谁说了算,工作里是谁美谁有发言权。所以微整的市场容量是一天大过一天。

     但有趣的是大家拼命追求美,但又不服美。所以感觉特别不道义,美的世界对丑不公平。

      但今天一看历史才发现,原来古代还真有这样看脸的年代,想想都觉得很有趣。

      哪个朝代?

      魏晋南北朝,而且最特别的是,那个年代笔锋渲染的是美男却不是美女。《世说新语》里就专门有为男人的美貌设置一章,名曰“容止”,介绍的便是美男的容貌与举止。

      比如形容潘岳,我们说潘岳美若天仙,多俗。人家形容是,“竞争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表示他的姿容神情引得女人夹道相迎,团团围住不让离开。

       形容王衍,“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好像珠玉放在瓦石中间,溢美之词呼之欲出。

        形容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和曹植在《洛神赋》里对洛神的赞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看那个年代,好像统统都是赞美男人的美。竹林七贤的嵇康,更是被赞美得被误认为是神仙。

       在《晋书》中,“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在《世说新语》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他的美被多个历史原文佐证着。

      祝勇先生说,“魏晋年代,人们对容貌的审视,已经超出了单纯审美的范畴,而让容貌承担了道义、人格的义务。也就是说,一个人长的丑,不仅有碍观瞻,而且不道德,在他们心里,美代表着真与善,丑则背负着假与恶。”

       说白了,魏晋也是个明目张胆的看脸的年代。长得美代表道义好,人格高。所以我们常说现代人浅薄其实不客观,不如说古代人同样浅薄。

      进化里只想留下美的基因,是更古不变的道理。但你再往下看看,好像又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嵇康因为长得美,所以代表着真与善,然而他所处的年代又是个矛盾的年代,嵇康的美和才华既被世人夸赞,但他所处的魏晋,又崇尚力量,人人同样赞美关羽、张飞、马超。武力被人忌惮,言说同样被人猜忌。所以文人,“命若琴弦”。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所以文人掌握的言说的权力,是很危险的。司马昭想请嵇康做幕僚,嵇康拒绝,于是就被处死,临死前,奏出一首绝曲《广陵散》。

      这时候我们再看嵇康的美,就觉得美并不是被封神的独有特点,他背后是才学,是才情和隐忍,是遁形隐身。

       也是放浪不羁,放荡形骸,甚至后人说他的经常裸体奔跑,他们在山阳县的竹林里,幽深、绵密,裸奔、嗑药,“爽借春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竹林七贤追寻身心的合一,不追求“外在的轩冕荣华,功名学问,而是内在的人格和不委屈以累己的生活”,追寻一种“真实、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

      我想这才是那个年代,他美的背后被人歌颂的真正原因。一个人除了美,还活得极致而自由。多么潇洒的年代。那个年代不止只有道德,还有追求,还有气节,活得也似乎比现在的我们还要恣意很多。

      想想有时候历史真是有趣,它的有趣在于它的轮回。比如今天微博热搜就那么凑巧得刷到一个关于审美的高赞,“男性更看重女性的身材、脸蛋还是思想?”

    微博热搜:《知乎上102个简短而深刻的回答,看完人生豁然开朗》

       回答的还真是简单明了:脸蛋和身材决定了我是否想去了解她的思想,思想决定了我是否会一票否决掉她的脸蛋和身材。

       我想哪个年代的审美其实都差不多。这和嵇康多像。脸蛋和身材让嵇康在文学作品中以美男而出现,而他的魏晋风度和建安风骨,让他被封神。他被处死的时候,3000名太学生集体向朝廷请愿。从此他不止活在美貌里,还活在历史中,活在风骨里。

      历史的轮回多有趣,我们现代人,要活得快意明媚,首先也一样是美,美完也看是否有有趣的灵魂,或深邃的思想。两个放在一起才是明媚和风情。

      一起来吧。一起变美变有趣变风情。我们不能被历史铭记,但分明可以让自己活得快意而明媚呀。

       从这个角度,美即道义,美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活的好的第一层门禁卡。虽然也仅仅是第一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即道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cx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