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独舞
编辑 | 独舞
时隔一个月,消化了所有的情绪后,才敢写一写年初经历的那些糟心事。
是的,如标题所言,我曾短暂地有过一个孩子。
发现自己怀孕了,是在去年圣诞节后的第三天。一向准时的大姨妈拖了很久都没来,两个人羞涩地去药店买了验孕棒,想测一测是不是意外怀孕了。
网上说,要在早晨起床的时候测最准确。于是,着急地等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起后,用棒子测了下,不到三秒钟,另一条杠清晰地落在了我的眼里。
我在厕所里惊慌失措,而狗灿却还在床上呼呼大睡。镇静了一会后,走出洗手间,叫醒了还在熟睡的狗灿,跟他说:怀孕了。
说完这句话后,他一脸懵逼,而我已控制不住自己,嚎啕大哭起来。是的,得知自己怀孕的消息后,我有点接受不了。
躺在床上,大哭了半个小时。在那漫长的半个小时里,我满脑子想的,不是如何去接受这个“意外”,而是各种恐惧与担心:
-
我们都没做任何备孕,还喝了那么多年咖啡、熬了那么多夜,万一生出来的孩子不健康怎么办?作为妈妈,我很愧疚。
-
同时,因为TA的意外来临,我的升职加薪、婚后二人时光、今年的大西北旅行等,所有的规划就得全部泡汤了?
越想越难过,越想越不能接受。那一刻,对于TA的意外到来,我的情绪非常复杂:有愧疚、有害怕、有惊慌、甚至有些抗拒。
第二天,请了半天假,去医院做了早孕检查,B超结果显示:宫内早孕。幸好,没有宫外孕。拿到第二份检查结果,已经是下午了,医生发信息给我说:孕酮偏低,建议吃药补孕酮。
那会的我,还沉浸在工作中,完全没空去医院,于是就拖了几天,顺便去复查了,复查的结果很不好,孕酮更低了,只有9点多。因为在查出怀孕后,我就开始有了一些孕期反应,闻到不舒服的气味会难受,吃了不合口味的东西也会反胃,孕吐也很严重,一晚上吐四轮,吐到胸腔的骨头都痛。
孕吐,吃不下东西,身体越来越不好,孕酮也越来越低。低到吃药已经无法补救,需要天天打黄体酮。
而在我孕反最严重的那几天,外婆又去世了。于是,又赶回去奔丧。回家的那几天,天天跑医院,打针补充黄体酮。
回南宁后复查,孕酮值提升了不少,医生就只让继续吃药,没再继续打针。后来,一边工作,一边正常生活,戒了咖啡和熬夜,努力保胎。
虽然在TA刚刚来临时,我很抗拒、无法接受,但TA既然来了,这就是冥冥中的缘分,我也很快就接受了TA。
可谁想,在我做好了欢迎TA的准备后,TA却放弃了我。最终,在第二个月时,孕酮值很低,HCG翻倍也不好了,医生建议我放弃、直接流产掉。医生说:生育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保胎的,如果你强行保胎,生下来的孩子未必健康。
那一刻,突然觉得命运很讽刺。我满怀期待来建档准备生孩子,医生却告诉我孩子保不住了。后来,依然不死心,把怀孕后做的各类报告整理好,发给医生朋友,还在网上医生,可一切终究是无用功。最后一次B超检查时,已显示胎停了。
经历了这些后,不断让我想到了《三十而已》里的一个片段:陈屿和钟晓芹意外有了一个孩子,妈妈很欢喜,爸爸却不那么欢迎他。最后,晓芹的孩子也流产了。走出医院时,晓芹说:孩子是有灵性的,知道陈屿不想要他。TA大概是感受到了自己不被欢迎,所以又走了。
我很抱歉,初为人母,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一开始,我的确没做好迎接TA的准备,可后来,我是真的很欢喜TA的到来。只是,我们终究没缘分吧。
公司放假后,立马约了清宫手术。做完手术从医院出来后,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可却又感觉自己被掏空了,连站立都很难。
一整个寒假,家里人给我的目标任务是:吃好喝好,把身体养好,不能留下后遗症。于是,我每天就在大把大把的药和大碗大碗的鸡汤中做斗争。
因为怀孕,我戒了咖啡和熬夜,可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孩子。
因为孕酮低、孕反严重,我每天坚持吃好多好多药,可终究是于事无补。
写完这篇文章,就该删了手机里下载的那些育儿APP了,希望这件事就此翻篇!虽然一开始并没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准备,但TA来了,我们终究是开心的,就算再难,也会想着要把TA生下来。也许,这就是母性使然吧。
很遗憾,这一年,我没能成功升级为妈妈。可这次短暂的妊娠,却给了我好多教训,分享给你们,希望你们不要经历我所经历的这些。
-
真的不要再喝咖啡和熬夜了。那些亏欠给身体的债,迟早有一天要加倍偿还。在健康面前,远方和赚钱都是浮云。健康,才是最大的资本。
-
尽量不做无准备的事,生孩子也一样,孕前检查、提前备孕、调养身体,每一样都不能偷懒。因为,每一次孕检,都是一次闯关升级。只有当过妈妈的人才懂得: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才是最最最重要的事。提前做准备,才是对自己、对孩子负责。
-
那句“养儿才知父母恩”,真是太太太对了。只有自己当妈妈后,才懂十月怀胎的辛苦,才懂为人父母的不易。所以,有生之年,努力对自己的父母好点吧。
最后,愿所有的女孩子,在人生角色的跃迁上,都能顺顺利利。以后,等我们做好准备了,再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吧。
-END-
作者简介
独舞:自由撰稿人,澳洲打工度假者,成长中的品牌人,专注于个人成长、阅读和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