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是一部描写儿童,也是给儿童看的小说,所以大人看起来没有难度。但是马克吐温不愧是大文豪,书中塑造的丰满人物形象,以及精彩的描写,让每一个成年人看着也会爱不释手。
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塑造了这几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孩子,为什么会又爱又恨,那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充满叛逆、幻想,又善良、感情细腻的人。
首先是汤姆索亚这个人物,他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所有故事都有他串起来。说到他,能一下子说出他很多缺点,比如他不爱学习,总是喜欢搞恶作剧,调皮的让他姨妈妈拿他没有办法。总喜欢外出探险不着家,几次让波莉姨妈以为他死了而伤心欲绝。
但是他又有很多优点让大家觉得魅力无限而喜欢靠近他。他是一个探险家。他们为了验证死猫可以治尤子这件事,可以半夜三更到坟墓上去;他率领小伙伴离家出走到一个小岛上去做海盗一星期,让全镇的人都以为他们死了而给他们举办葬礼;在一次游玩中,他与贝琪在山洞中迷路,汤姆硬是找到了出口,成功回家;为了想象中的宝藏,还真到“闹鬼的地方”、半夜的树荫下去找寻……这样离奇又充满趣味的事都是由汤姆创造并实践出来的。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是不是都有过离家出走,或者去某个地方探险一番的想法?只是没有这样的勇气迈出这一步。所以,汤姆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探险精神,是不是有一种实现你不敢做的事情的舒畅感,自然在你面前就有了一种英雄的形象。
并且,汤姆还是一个胆大心细的探险家。为什么汤姆能一次又一次地成功脱险,与汤姆的胆大心细是分不开的。他总是不害怕一切,总是能考虑周全,总是能灵机一动,总是能化险为夷。在荒岛上当“海盗”时,小伙伴们都很想回家了,他也有难言的思家之苦,但是他没有说出来,而是在大家睡着后偷偷回到家看望姨妈,了解当时的情况,这才有了最后回到他们的“葬礼”时的那种震惊的场面。
他是一个勇敢充满正义的人。当他们无意中在墓地目睹了一起凶杀案之后,他就一直惴惴不安,并能多次到监狱外面给那个受冤的人送吃的,并安慰他。虽然他们起誓了永不把这件事说出去,否则就会死去,但是面对那个无辜的波特医生要面临死亡时,他居然勇敢地站出来指任凶手,这需要何等的勇气,才能这般无所谓惧?又有几个大人能做出这么果敢的决定?
他又是一个普通的幼稚可爱的孩子。汤姆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受大人孩子的喜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又是众多普通孩子中的一员,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波莉姨妈让他刷墙,他想尽办法让全村的孩子都想来刷墙,作为交换的东西就是一些小纸片、几个弹珠而已,可是汤姆也觉得快乐无比。这不就是孩子的那一份存粹的心吗?
这样一个在大事大非面前有责任担当,而在孩子中间又是那样的幼稚可爱的人,怎么能不让那些男生、女生们喜欢她呢?
当然,除此之外,书中还塑造了流浪汉哈克的形象。这个形象也很丰满。他无父无母,到处随意而安,自由散漫、脏话连篇。也理所当然容易成为汤姆的小跟班,听从汤姆的安排。这样,他拥有了所在的组织,有了存在感。这些特征都非常符合现实,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当然也很好地衬托出汤姆这个领导者的形象。
为什么作者能塑造出性格那么鲜明的人物形象?我想与作者那高超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分不开。那活灵活现的细节描写,那逼真宏阔的环境描写,无不让人读之心中拥有美好的心里体验。瞧,在开篇,就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汤姆如何耍滑头气得波莉姨妈妈团团转的样子。“鞭子被举得老高——眼看大祸就要临头。‘哟!瞧你背后,姨妈!’老太太以有有险情,慌忙转过身,撩起裙子。小家伙借机拔腿就跑,纵身跳过高高的栅栏,眨眼间不见了踪影。波莉姨妈目瞪口呆地站了好一会儿。”还有汤姆与那个新来孩子的对话、扭打在一起的场景,是那样的细致、生动。
场面描写宏阔与细腻相配合,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而然就来了。比如《雷雨之夜》中关那一场暴风雨的描写,读来让人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时候大自然的战斗正酣。闪电一个接一个,把天空照得雪亮。大地上的景物纤毫毕露,树木东倒西斜,河水咆哮,浪花飞溅……”那种狂风暴雨的感觉自然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对半夜墓地的描写,那种阴森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就出来了。文中还有很多这种精彩的描写。
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儿童小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