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当把最后一页翻过的时候,我的心动了。
多长时间了,自己都在断断续续的纠结自己的情绪、急噪、无耐与无可适从。这段时间我读了好多书,有些都是看的时候很明白,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内容。
层层叠叠的读后有感,并不是读书给我带来了什么厚重感,而是自己有一种什么都想看都想学,可实际上自己还是没有改变,而心里更多了一些焦虑,那是我并没有实现马上看到得到的实惠。
而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对症的治愈方法,应该说看到了自己的焦虑所在。读书为了利益而去读,目的性太强了。我看到了自己的功利心,而作者老师的一个观点打动了我。
把自己所有的事都当成自己喜欢的事去做,比如读书就想象自己与一位智者在聊天而汲取智者的智慧,跑步不是为了减肥而是在享受。世上的事在我们眼里都是“玩”,谁还会苦闷呢!
把那些困难折解成小块,我们就可以玩的尽兴而不会被太大的压力与困难吓到,而就保持了我们的小确幸与兴奋度,从而一点点的增加了我们的耐心。
耐心是我一直渴求的东西,虽然我一直在向妈妈夸口我很有耐心,但我知道那只是以家为单位的耐心排名。可面临亲人的强势,我的耐心也是不堪一击,所以耐心就是我待挖掘的宝藏,我要使它重见光明而不能总是在角落里呼呼大睡。
这也是我一直在读书想找的答案,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我需要的并且还有一些可见的实操。
还有最触动我的一个点是罗斯福家里失窃的那个案例,大概是友人寄书信安慰家里被盗的罗斯福。他回信内容大概说,我记得的(一)我现在很平安,而我现在非常幸运小偷并没有偷走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斯福先生的自我疏导能力不可谓不强,而他的视角也是那么的全方位而对于我来说是属于多维立体的,我决定也尝试着做一下。
因为自己现在总是觉得焦虑,与忧心忡忡,所以与大家在一起总有冲突,现在读这本书使我知道了大部分问题是我单一的视角而引起的。
我本来很喜欢做饭,但被调离斋堂后我就有一种被排挤感,再到厨房做饭就很有一种被抛弃又被找回来利用的感觉,我知道这么直白的说对自己现在佛弟子的身份有很大的反差,但书里说对自己要极度的坦诚。
我真的这么觉得的,反正我还是学习阶段,就不要拿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了吧!就象书中说的,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尤其是在反思痛苦的时候,更要对自己极度坦诚,把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挖出来,哪怕这些想法让自己感到极度难堪、羞耻。
但只要它是真实的,就对自己说出来承认并接纳它,对自己坦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会让自己重生。
我想获得重生,做一个自己喜悦带给大家欢乐的人。所以今天我又到厨房去了,是大家推荐去的,觉得我做过的那种发面饼很好吃。我心里涌起了即很骄傲却又不情愿的样子。
因为我真的不喜欢到厨房去了,就是前几天在厨房里发生了一件让我不高兴的事,那天人来的很多帮忙我们茶油园除草,我想做几个菜而被婉言拒绝,但我还是坚持要做。
负责做饭的师兄没有说什么,但当我拿出酱油做菜后,她马上就把柜子门关上,没有任何言语,我当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而直接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她否定不是这个意思。但一顿饭做下来,自己却郁闷了,接下来的时间我不想与她有任何交集瓜葛了,虽然大部分都是我的一厢情愿。
书中说用心关联踏实行动,就必然能消除焦虑做成事情。所我就觉得自己该放下成见用行动来缓和我所谓的予盾,所以我想改变自己固有的思想。
然后我就知道了单一视角给自己带来的痛苦都是自己自找的。
我拿了一个盘子从厨柜里,她又关上了橱门说,油烟太大不好擦要马上关上。我们是烧柴火灶的。
我这才知道是自己的狭隘造成了自己这几天的痛苦,我烦恼自己的“遗弃”与被“嫌弃”,现在证实是自己给自己妄加揣测上的。
如果像罗斯福那么想的话,我怎么会烦恼这么些天呢?
这一点点的念头使自己有了这么大的误解与怨恨,而换来的是自己的忿忿不平与势不两立,而师兄还不知道原由而也对我的不理不睬的回应而一脸严肃了。
殿前是佛陀的影像庄严耸立,耳畔是师父常常诲人不倦的教诲开示,可我却在这一点点的小事上引发这么大的烦恼,可悲可怜的俗人!!!
还好有了今天读书的触动而行动,才给了我这件事上焦虑烦恼最完美的解答。这是我今天最好的收获了吧,已此写下读书感悟而为纪念,也以此感恩作者分享给读者的智慧做为回报,虽然不值得一提,但是比起昨天还气鼓鼓的我还是好些的呢!
晚安平和的自已,一夜好梦!!!
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