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文说过:
走在湘西的任何地方,有一道风景看不见,却时时伴你左右。这风景,便是沈从文。
如果你想了解传说中的神秘湘西,那就去读沈从文吧,趁着现代文明还尚未浸透它。
湘西,一个多美的地方啊!
沈从文先生用一支笔,把美跃然纸上,带给人无尽的艺术想象。初读小说是在高中课本上,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小说《边城》中处处显美,清澈纯净。
自然美
小说中的茶峒风景如画,简直世外桃源。
如银的月光,繁密如落雨的虫声,浮着层层薄雾的溪面,都让我们看到了边城清丽明净的自然美。
此刻,我想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边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边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太阳升起,西边小船开渡;夕阳西下,西边小船收渡,这不就是一幅泼墨的山水画吗?
人性美
俗话说,山美水美人更美。
在这个不被战争侵扰的边陲小镇上,生长了天真善良的翠翠。
“她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晒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
翠翠的艺术形象倾注了沈从文“爱”与“美”的理想。
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翠翠的“美”,是通过她与傩送的爱情故事表现出来的。
不仅翠翠,其他人也很美。
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即使硬给他也要退回去,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过往的乡亲。
这里虽有贫贱之分,富人却乐施好善,如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不因家境富实而盛气凌人,能够常常体恤穷人,送给老船夫鸭、粽子等;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以料理丧事。
这里未经商业文化的侵染,商人好义远利,如屠户见老船夫前来买肉,特意切一块好肉给他,执意不收老人的钱。
在这里,人性皆真,人性皆美,这里人人勤劳,为他人作奉献。
爱情美
翠翠和傩送初遇是在小镇看龙船,傩送邀翠翠到他家等爷爷。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里觉得受到侮辱,就轻生地骂他:
“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
傩送不但不恼她,还打发家里的伙计举火把送她回家。这是一个男子细心与绅士,他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女孩儿。
读到这里时,我也喜欢上了这个暖心的男子
后来知道那是二老,想起先前骂人的那句话,翠翠心里又吃惊又害羞。爱情的种子就这样在少女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萌芽、生发。
翠翠与傩送的相逢似乎是不期而遇,但又是早已心仪。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船,她人长大了,傩送一直在她心里隐现、鼓荡。
在摆渡送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已看,她“便把脸背过去,不声不响,抿着嘴儿,很自负地拉着那条横缆”,乡村女孩特有的那种腼腆、羞涩、矜持,以及恋爱期女孩的温柔、娇气显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俩人的爱情故事,还没开始就以翠翠绵绵无绝期的守望结束了。同时爱上了翠翠的两兄弟,以夜晚唱歌的方式竞争。
可是,最终大哥天保却不幸淹死,自责又不满家里对自己婚事安排的傩送走了,也没再回来。
可怜的翠翠就在河边一直等着,一直等着。
艺术美
作为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沈从文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对翠翠的描写,沈从文静观、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温柔的个性突现出来。
同时,《边城》又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
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沈从文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除此之外,沈从文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
其美也至此,何不诚心感受?
湘西在沈从文的文章里,在湘西人的心里。我在湘西,等你。
我是木子小沫,一个湘西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