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作者: 章伯顺 | 来源:发表于2019-12-06 23:52 被阅读0次

    沈从文的《边城》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的美。而《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烛照下获得呈现的。

    《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一、《边城》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

      “真”乃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沈从文的《边城》正是通过自身的体验而再现了20~30年代湘西世界中当地人民的苦与乐,进而本真地显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沈从文的故乡湖南省凤凰县,是位于湘西,而湘西之于沈从文,实在是太重要了。也可以这样讲,是湘西的乳汁,喂养、滋润着沈从文的心、脑和手。沈从文把湘西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表现得淋漓尽致。

    《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溪边有座白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最普遍而真实的湘西人家,用温热的笔触真实地抚摸并挖掘湘西世界里的“真善美”。“一户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个黄狗”,沈从文用白描的表现手法,描写了湘西人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形式,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20~30年代湘西的人、事、物、景,为展现人性的美奠定了基础。

    《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从文本的内蕴来看,沈从文通过对生活真实的自然描摹,即湘西美景的再现,《边城》所要表现的人性的美与现实世界里湘西的精神状况相契合。通过湘西人日常琐事的呈现,努力地还原湘西儿女人性的“美”和“善”。譬如,在文本一开始讲述的关于村民给渡口撑船的老船夫给钱的事,利用人物细腻的心理刻画并显示出湘西特有的风致。语言风格鲜明、自然、清灵、隽永,加之遣词造句的独特,都增加了文本内蕴的真实性。真实性作为文学创造价值追求的基础,体现为“历史的理性”,而沈从文就是抓住了这一特征及其重要性,铺叙成文。

    《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二、《边城》伦理与情感体验的体现之一“善”

      《边城》中的“善”的内涵具体化了,体现了善的价值、高尚品格和社会利益直接的关系。

      70岁的老船夫,撑船摆渡,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五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勤恳工作,热情为人。老人的热情和责任精神,得到的是过渡客人由衷的感谢,但他觉得这皆理所当然,平常地很。在这小小的边城,人们以诚相待总是相互的,“投我以木瓜,报侄以琼琚”。水手、商人送红枣,送粽子。这里,并不是几个钱的谦让,而是体现了老船夫与边城人民之间的相互友爱和尊重,老船夫的所作所为都蕴含着作者对美好事物、美的生活和美的理想的守望与追求,给人以力量和希望,它群激发的感情完全符合善良的人性。

    《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三、《边城》中审美理想的烛照

      《边城》的诗情画意是人们公认的,这诗情画意,不知来自于美的青山绿水,更主要的是来源于边疆僻地那小小山城的淳厚民风。《边城》的绘画美,更准确一点说,应该是一幅描绘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边城》的主人公是摆渡船的老船夫和他17岁的小孙女翠翠,整个故事是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的,这爱情由于别人的关心,也是由于别人的误解,得到的是忧郁,略带凄凉的悲剧结局,然而在关心和误解交错中,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小说主人公,祖孙二人的心性是那么美,而同他们发生关系的小小边城里其他人物的心性同样是美的。如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一向慷慨好义,从不爱财,明事明理,正直和平,从而赢得别人的尊敬。说说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从他们父亲那里学的了义气和勇气,从不仗恃父亲的钱财仗势欺凌别人,而且从小养成刻苦耐劳的好习性。其他人物,如出场不多的杨马兵,作为背景,陪衬人物的过渡客人、商人、水手等,无一不是那样热诚,质朴善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边城》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yy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