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最令自己尴尬的事儿莫过于是,备课不充分,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发现有个字不认识,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而讲台下的学生都齐刷刷地看着你,等你告诉他们答案。
在昨天上午的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一课,进行到“了解作者”环节,学生齐读关于陶弘景的相关知识:“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读至“秣”字,学生卡壳停住了,都扭过头来眼巴巴地看着我,似乎在问:“老师,这个字怎么读?”其实,我把这页图片翻过来后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字具体怎么读我也吃不准了,我努力地想“秣”字准确读音,却越着急越想不起来了。当他们看向我的时候,我心里顿觉无比的尴尬。结果就出现了一个静止的画面:学生静静地看着我,我也不眨眼盯着他们,我们没有说话。大约过了五秒钟,学生发现我不告诉他们答案了,就越过这个字继续往下读了。
待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拿出手机,打开百度,手写输入这个“秣”字,百度出读音,原来这个字读“mò”,是“厉兵秣马”的“秣”。汉语解释是:1、牲口的饲料。2、喂牲口。
在课堂上,我很少出现这种问题。这次是备课疏忽所致,我在制作课件复制粘贴这些资料时,发现这个字读音不确定。就告诉自己,制作完课件后,要查一查准确读音。结果制作完课件后把这个事完全忘记了。
由此可见,备课过程中,遇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解决,不能用“等会儿再说”这样的理由来拖延。否则就会出现这种状况。
昨天我在读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时,读到这么一段话:年长者给年少者以经验,年少者给年长者以活力,他们在一起翩跹起舞,共同塑造着休戚与共的人类社会。“翩跹起舞”的“跹”字不认识,于是就拿出《现代汉语词典》查出这个字,知道了读“xiān”。因为知道自己的识字量不是很大,我每次看书时,都会把工具书放在旁边,便于及时查阅。我的识字量与词汇量都不是很丰富,这是我教学与阅读中的一个短板。因此,我现在是经常看书,甚至有时候拿着一本字典也能够看上很长时间。
在暑期教师培训会上,有位老师做自我介绍,也许是因为紧张,或者是没有注意,她在说向其他老师学习时用了“不耻下问”这个词语。台下老师听到这个词以后,全都露出诧异的表情,一副很纳闷的样子:“在这儿,怎么可以用这个词语来表达呢?”因而说,我们当老师,不管是哪一学科的老师讲课或者与他人交流时一定要做到正确、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否则会让自己很尴尬。
学习真的是永远不能停下来的事儿。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
多学一点,尴尬的事儿就会少一点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