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有两件与病人有关的事至今还不能忘怀。因为那两件事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为临床治疗病人提供了帮助。
一件事是二十多前实习的事情,是毕业前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省级医院实习,因为学的是检验专业,在细菌室实习,自己对待学习还是非常认真的,即使是国庆节还在科室里去学习。就是在国庆节参与老师们值班的过程中,发现了血培养病人是阳性的样本,根据标准操作过程, 是要根据细菌涂片染色后,报结果。印象很深的是,染出的来结果是真菌孢子。然后及时地根据结果报告了病区的医生。第二天去医院听到消息说,我报告的那个病人原来持续几天高烧不退,在我报告后换了药,烧退了下来。那一次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后来实习期间又发现一例菌血症的报告,由于血培养的阳性结果出来晚,病人不幸逝世,因为致病菌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还有一个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毕业后的在检验科工作期间。那时刚毕业,有一个儿童患者,做一个三分类的血常规,从直方图上的峰明显是异常的,通常需要进一步血涂片染色,看有没有异常的细胞,特别是以免漏检白血病。为验证这种异常还要去染色显微镜观察,通常要花更多的时间,至少要二十多分钟。后来显微镜检测显示出是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通常认为是一些寄生虫感染。然而农村的患者有时不能理解,以为可以像其他正常病人一样,抽血后2-3分钟就能取结果报告,由于延长了取结果报告的时间,当时儿童的家长还不高兴。可过了两个星期后,那个儿童家长再次来医院说,幸亏上次检测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回去按寄生虫感染治疗,两个星期不到就已经治疗痊愈了。
上面两则故事,是自己亲历的,有时总会想到,感觉有种小小成就感。总感觉学的知识发挥了一定作用,另外就是做事要尊重科学和尊重操作规范,做事有敬业和职业精神。首先就是相关的专业知识,细菌学,血液学的知识;操作规范就是发现血培养阳性的结果要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因为血液中有细菌通常都会很严重了,另外,血常规仪器检测结果提示有异常的时候需要染血涂片用显微镜观察,这里应该是体现了尊重科学的职业精神。另外,有是还需要一定的敬业精神,那次真菌的发现就是在节假日发现的,如若国庆节假期期间不去实习也发现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