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一直是我的特长和爱好。虽然是看食谱学,但我不照搬食谱,因为我觉得按流水线做出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如同汉堡包。做菜的火候、配色凭的是感觉,凭的是你对这道菜的风味的理解。食盐在炒锅里一抖,作料在在菜上一浇、一淋,就觉得做菜像画家绘画,浓淡深浅全凭感觉,是艺术,是一种享受。
做的菜好吃,这也是我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孩子们春节走亲拜年转一圈,转到我这里经常是踩着饭点来。
侄子最爱吃我做的红烧肉,这小子就像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花和尚鲁智深,不吃饱喝足是不走的。外甥女爱吃我做的番茄牛肉羹和豆豉鱼,有时还自带食材,拎两条大鱼,往厨房里一放:“舅舅,不走了”。然后跑到我女儿的房间,关上门还能听到她一阵阵叽叽嘎嘎的笑声。这丫头也最会捧我的场,连鱼头都吃得干干净净。每次吃鱼一直吃到鱼盘只剩下骨头。我管她叫史湘云。
外甥女渐渐地长大了,我提醒她她注意吃相,要淑女一点,免得以后嫁不出去。有时吃到最后,把仅剩下鱼头的盘子拉到自己面前,筷子搭在鱼头上,想起我的话,就礼节性的问一句“你们都不吃鱼头是吧?那我吃了?”。
我笑着说:“你们看看这姿势像淑女吗?分明是一只护食的猫!”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开心地吃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还有点成就感。
今年国庆节后,妻子因为工作去了外地,孩子也入学住校了。我终于可以不用再当那只讨厌的大公鸡,天天催孩子儿子起床、学习了;也可以不用因为地板那不干净听妻子絮絮叨叨了;更不用为一日三餐食材搭配费脑筋了,不是这个油太多,就是那个胆固醇太高。现在我早晨出去锻炼顺便就在路边小吃店把早餐问题解决了。中午要是在家的话就是炸酱面或一碗疙瘩汤。晚上冲一杯牛奶,有馒头就油炸馒头片,或者煎一个荷包蛋。这样的生活一天十块钱的生活费就够用了。
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不但不想做饭,慢慢地连吃饭都觉得索然无味,想不起来想吃什么,有时早晨好不容易有点兴趣,把冻肉拿出来化冻,等中午看着肉块,连切都不愿意切。算了,还是放回冰箱里吧!每顿饭都是像是在应付差事。
厨师做饭就像演员唱戏,没有人看,没有人喝彩,这戏唱得也没劲。小时候在农村办喜事,我最喜欢看厨师们炒菜。从整个婚礼的角度看,后厨只是一个后台服务。如果单看后厨,那厨师绝对是灶台上的主角儿。
农村婚宴都是请人在家里准备的。需要提前一天把菜做成半成品。第二天,前来帮忙的妇女们早早把碗、盘子洗好,把葱姜蒜和蔬菜摘好、洗好,这时候厨师们正式出场。他们腋下夹着围裙,手里拎着菜刀和炒勺,这两样工具他们不用别人的,都是自带的。坐下来有人给沏好茶水,点上一颗烟。然后检查一下准备工作。系上围裙,戴上帽子,在灶台前一站,如同演员上台亮相一样。
一场婚宴一般都需要两位厨师。一个人准备凉菜、火锅和大锅菜。另一个人准备鱼、肘子和蒸碗。等到开席了,先上凉菜。然后厨师们开始炒热菜。炒勺上时不时被大火覆盖。一勺佐料撒上去,紧接着翻炒几下。勺子和炒勺敲得叮当响,香味顿时弥漫开来。我感觉这是厨师们最精彩的场面。
所有的菜上齐以后,最后一个节目是厨师敬酒。不管来的是什么尊贵客人,厨师都是系着围裙,把手在围裙上蹭两下,端起酒杯给客人敬个酒。还要说一些手艺不好,请多担待的话。客人早给厨师备好了红包,当地人叫做橱子礼,给厨师道一声辛苦。
现在厨师敬酒的礼节没有了。但是橱子礼还是要有的。只是改在在了开席以前要。年轻人端盘上菜不放筷子,就是在要红包,言外之意,不给红包不让吃饭,赏红包变成了讨要红包。
做菜如同演戏,需要好的心情。自己在家做几个小炒,虽然是票友级别的,但也需要心情好的时候才能哼出两嗓子。厨师做好菜更需要好心情。把各种食材精切细拼,或在在热油锅里翻炒。如同让食材在刀尖下开花,在热油锅里跳舞,凭的是对菜的感觉。一道精美的菜肴在餐桌上一放,要的是一声好,那才是对厨师最好的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