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是个要强的人,工作时每年的优秀**、先进**,证明了她的伟大光明正确。在家里也是,她凡事都想要高人一头,凡事都要听她的,不听她就很生气。
小时候,我最紧张的就是她的态度,最怕她不高兴,他一不高兴全家都不安宁。
记得小学四年级,有次中午放学后没回家吃饭,其实那天中午是因为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作业太多,怕下午上课就会擦掉,很多同学都没回家。就在下午正上课的时候,我的亲娘直冲进教室,众目睽睽之下,将我的书包扔出教室,拎起我就往外走,还一边咆哮着“这样不学好!以后就别上学啦!”她不听我的分辨,只剩下我一路冤屈的泪水,吓得上课的老师都一直没敢出声。
从那以后我更怕娘,我知道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回家,不然她会猜测你在外面干了啥坏事,然后又会发作。
后来,我出远门上学了,见到娘的次数少了。见面也是短期,尽量不惹她不开心。
后来,在我就业、找对象的问题上,她依然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却都未能再如她所愿。
想让我回家工作,但我就是在离家几十里的陌生地方工作,想让我找高学历的上进青年做人生伴侣,我偏偏找了现在的先生,一个当时看来是没“正式”身份的底层百姓,一切都不如她所愿,我觉得她肯定“气死”了。
其实,我也不是没想过要回家去工作,只是当时按照毕业成绩排名,排队进场选,真的没办法,我已经尽力离家近点了。
其实,我看中先生的正直善良幽默、好读书,当然也有缺点,贪玩、固执等等,但我权衡再三,还是硬着头皮带他回家了。
出嫁那天,娘拿着“十五万”嫁妆交给先生,跟我们说“好好过日子,你们过得好就行。”
没有如小说、电视剧里讲的那样,断绝关系、一哭二闹三上吊,各种不好的场面我都想过了,唯独没想到娘真的会祝福我们。
宝宝出生了,娘比谁都开心。小崽子睡觉很轻,放下就醒,为了让他多睡会,娘就一直抱着他,实在累了就斜倚在沙发上,将娃搂在怀里睡。有次我睡醒了拉开屋门,看到这一幕,赶紧把孩子抱过来,娘迷糊着双眼小声说,他睡着你赶紧去多睡会儿……我如鲠在喉,一把清泪迷住了眼。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周末带他回去小住两日。随着他上学,年级越升越高,周末的时间被补习班淹没,只能是逢大假时回去吃顿午饭,下午就往回赶。娘经常抱怨,怎么那么忙?周末不就是要休息调整的吗?!任我如何解释,她还是坚持她的观点不放松,后来我也不再解释了。
这几年,爹娘年纪大了,我实在不放心,就动员他们来我家住。换了三室两厅的房子,这下够住了,但他们非要住到我家老房子去,娘说老年人起夜怕影响我们休息,白天来做做饭,孩子中午放学可以吃现成饭了。我拗不过她,随她吧。
该送暖气了,我跟娘说,老房子那边暖气费要一千多,咱都住新房子吧,能省点钱。娘自小过苦日子过来的,节省惯了,想了想答应了。
又回到了我小时候,和娘朝夕相处的日子了。周末带她去附近的景点走一走,蓝天白云下,“花海”里、风车前,留下一张张照片,镜头前她略有羞涩,却高兴的像个孩子。
给娘换了智能手机,她不敢插电话卡用,说这种手机吃话费吃的很凶,就一直当平板用。教会她用微信,跟亲朋好友聊天,每天看了微信里的文章,就开始跟我们“切磋”,坚持那些文章是千真万确的,图片都有嘛。我们告诉她,微信嘛,一点点相信就可以,看看就好别太当真,她依然不改,觉得我们就是不听她的话。
碰到一些事情,她会像个无助的孩子,询问我该怎么办?突然觉得娘老了,越来越需要我,却又怕我们觉得她麻烦。
娘泡了一罐子“醋姜片”,早餐时她会问我们要不要姜片,我都会说就等你的姜片了,她就会高高兴兴的去取了干净筷子,打开罐子,夹出几片,小心放到盘子边上,还不忘告诉我们不能多食,每人两片足矣。此时她脸上会出现难得的幸福满足。
唠叨、争执也是一种交流沟通方式,不必较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