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西方的太阳和东方的月亮
什么是文明城市?怕是舟山还不知道——城市文明五问(2)

什么是文明城市?怕是舟山还不知道——城市文明五问(2)

作者: 石声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17:29 被阅读930次

什么是文明城市?怕是舟山还不知道
——城市文明五问(2)

一.城市思想失调
二.城市文化失忆
三.城市形态失彩
四.城市生态失衡
五.城市情怀失温

二. 城市文化失忆

文化记忆的流失是舟山城市化付出的最为惨重代价。举定海为例,市区在向外延扩张的同时、对原有的城区也以大拆大迁为手段进行城市化改造。这个趋势从上世纪未有过一次高潮,古街道、古建筑等一些具有文物意义的场所遭遇前所未有摧毁。据传2000年底被省政府通报批评后,至今没有一届政府对这场把城市文明毁掉的浩劫,公开向市民作出说明和道歉。也没听说谁被问责,谁受过处理。城市的管理者,如果对自己的错误讳莫如深,只向上峰认错,不为城市担责,这不应是城市文明所表现的。

回过头再看看,我以为今天也有大面积仍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在创城中进行了彻底的扫荡。和平路杨家塘一带有几幢高大风火墙和红石条门框的大户人家,也消失不见,据说一些废墟上将代之而起的是仿古街道和建筑,但我相信造起来的大都是一种伪文化,一如朱家尖大桥下的“舟山海洋文化民俗村”。我在十多年前“民俗村”刚在建时就撰文批评,认为它必将“烂死”,今天不就成了烂尾村吗?当然,我不知道这些废墟上将来会是怎样一种形态。回首历史,并不乐观。

为迎合人们乡愁之情,舟山建造了许多仿古建筑或场所,如一些仿古老街,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舟山的传统建筑是徽派建筑吗?如是仿建,仿舟山本岛传统的浙东民居也罢了,然而当伪文化被以传统文化为诱惑推销或营销,甚至拿别人的特色扣在自己的头上,便导致许多冠着文化名义的不伦不类的伪文化大张其道,导致集体记忆的迷失或错乱。再比如,为了显示“传统文化”,残存下来的中西大街老房子, 临街的门面全改成庙不像庙门,堂不像堂门的多扇对折式,以为过去临街的老屋家家要开店,每天要烧香一样。门的装饰也换成一式的方格子门面,涂成一样的颜色,好像这条街只为一户人家所有。

朋友说,定海正在败落,甚至说没有未来。在这座二百多年前被一个洋人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已经消失的古城,我倒还想看见,在所剩无几的老城东西大街上能有一条真正的原汁原味老街,并能延伸到老城的出口;我其实最想看到的是,有哪个高人重拾定海废墟上的砖瓦碎石,用传统文化原料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艺术建筑,能在一条布满风情街道两侧竖立。在这些建筑中有定海古城博物馆,有舟山的民俗馆;在这条街上有某种艺术形态的定海古城全貌,把被毁灭的文化遗产,通过新的城市文明呈现在舟山市民印象中 。当然,我的想象只是一闲杂人员的一句闲话。

文化流失和集体记忆消失的第二个表征是本地著名的大中院校在城市扩张中撤离老城区,一座校园文化底蕴的生成需要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积淀,搬迁就动了城市的“文化胎气”,是城市失去文化活力。如创建1921年的舟山中学,已经是百年城市的文化标志,也是物质文化的珍贵遗存。浙江海洋大学的搬迁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新建,都选在人行不便的新城郊区。我们知道,一座城市如果缺乏大学的近距离文化支撑,城市文明的推动力就会减退,城市也将失去光彩。再说,街上看不到大学师生,城市就没有书卷气,而戾气就会上升。城市的文明需要这些世代的文化记忆,不然文明何来?

还有,本文再提一次,十三年前临城新取的路名是毫无文化记忆可言,当年作者就以“狗屁路名”为题批评,看看南北纵向主要道路,以 “金”“银”“富”什么的命名;东西横向道路也以海天大道、海宇大道,海景大道……恨不得叫上“宇宙大道”。上有榜样,下必效之,嵊泗菜园的新街道几乎克隆了临城路名。土豪似的临城路名不仅毫无地域文化记忆,且让所住一些居民十年后都搞不清附近的路名。当时就有文化人士建议把舟山岛名作为新城路名。我想,甚至拿舟山特产的鱼名来叫路名,也比统一的,几乎重叠的路名要来得有记忆。我真希望临城作为舟山首府所在地,把让舟山掉价的地名改过来,重拾舟山的文化记忆。不然,当人们在地图或在街上看见这些路名,不知城市文明的文化从何体现?

三.城市形态失彩(待续)

连接上文:城市文明五问(1)-城市思想失调
连接下文:城市文明五问(3)-城市形态失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文明城市?怕是舟山还不知道——城市文明五问(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ni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