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结论:
利用归纳法
和演绎法
来推演这个结论。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前面两天的内容:我们一开始用“树状图”
来明确问题、然后查找原因、再然后思考解决方案。最后使用“矩阵图”
来分析决策,确定最终方案。
这一整个过程清晰有逻辑,但缺点是过程非常漫长。如果你现在要向最高领导汇报你的解决方案和思路,那么你觉得对方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听你从头到尾分析一遍呢?
所以我们需要将整个思考过程里那些“重要的信息”加以组织和提炼,用有逻辑的呈现方式来展示整个思路。
比如说:根据当前公司的几种普遍现象(A现象、B现象、C现象),我发现了这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xx问题”
。经过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剖析,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原因A、原因B、原因C)。针对这些原因我整理了如下几个“解决方案”
:(方案A、方案B、方案C),您看哪个更合适一些?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问题→原因→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是“演绎推理”
,而“根据A现象、B现象、C现象得出来'根本问题'
”则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特点是根据各种理由的“共通点”
推出结论,演绎推理则是根据事实和规律
得出结论。
总的来说,“归纳法”
和“演绎法”
是将所有影响结论的理由加以“组织”的两种方式,去掉前面“拆解分析”过程中的大量无关信息,将围绕一个结论的相关理由,组织成一个“有理有据”的内容呈现。
并且请记住:“结论和理由的连接方式,有且只有这两种”
。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能有意识的去运用这两个方法,长期下来无论是在口头表达、邮件写作,还是PPT汇报当中,都会让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更加出色。
了解了这些以后,下面我详细说一下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用法,以及他们的优缺点。
(1)归纳法:找出理由的共通点推测结论
归纳法就是列举多个事实,通过找出其中的共通点,来推测结论的方法。
这个方法终究是推测,所以在结论的表述上,通常会用“大概率上、似乎是”这样的词汇。这可能会让你觉得不严谨,但这正是它的特点所在:归结出普遍规律作为结论,来指导行动。凡事皆有例外,表达上不说的太满,比如不说“绝对、一定”,才是最大的严谨。
我们来看个例子:
(理由1):老员工A上班看股票
(理由2):老员工B早上总迟到
(理由3):老员工C工作产出下降
(结论):好像最近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
这里面的共通点有:1.都是老员工。2.工作消极。所以得出结论: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
类似这样的找出一堆事物共通点,得出结论的说明方法,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主流的说明方法。
使用归纳法推演结论的优点是:即使这些理由里面有一个不够充分,也可以借助其他的理由来支撑起这个结论。
而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经不起例外。就像“黑天鹅事件”一样,就算之前调查发现全世界大部分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出现,就足以推翻之前的结论。所以一般我们用“黑天鹅事件”来形容那些极小概率出现的颠覆性事件。
(2)演绎法:用事实加上一定的规律得出结论
演绎法是将某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加上一个普遍的规律/定律/一般论,进行组合得出结论的方式。
这个方法既简单又不简单,简单的地方在于我们每天都有在用。比如说“小王收回扣”这个事实,加上“公司明令禁止中饱私囊的行为”这个原则,就可以得出结论:“小王要被开除了”。
而说他不简单的地方在于,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规律,往往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理由1:事实)吃肉可以长肉
(理由2:错误的规律)吃啥就能补啥
(错误的结论)想补脑就吃猪脑,想补肾就吃腰子
这也是演绎法的一个小缺点,对于不懂逻辑的人经常容易出现谬误。类似这样的错误演绎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多,它们大多是靠直觉本能的去推论,忽略科学事实,然后用谣言的形式出现,影响大多数没有逻辑推理能力的人。
鉴于这个错误的普遍性,这里补充一个逻辑知识点:“当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比如说“吃肉一定可以长肉”为真,它的逆命题:“长肉一定要靠吃肉”则不一定为真,因为我们吃菠菜也能长肉。
所以,用“吃肉能长肉”或者“吃核桃能补脑”得出“吃啥就补啥”的规律就是个错误的规律。吃核桃有益没错,但其他坚果一样有益,并且适量吃其他食物也可以补脑,核桃并没有多么出色,我们也没办法根据任何事实得出“吃啥就补啥”的结论。
使用了错误的规律,就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事实上,吃动物内脏多数情况弊大于利,所以那些关于食物的谣言要注意分辨。而且单靠你的逻辑能力就可以分辨出哪些说法是不靠谱的。
除了一些不靠谱的规律可能会让你的演绎推理结论错误,还有一些情况下,即使规律是正确的,也可能得出误导性的结论。
这种情况一般在广告里比较多,我举个例子:
(理由1):小孩玩一天手上有x亿个细菌
(理由2:规律):大量细菌会导致疾病
神一样的转折来了哈(???)
(结论):快用xxx牌香皂洗手吧
上面第2条和第3条之间并没有逻辑关联,意思就是:这个所谓的“结论”只能是一个可选项,而不是定论,只是它伪装的好像是一个定论一样。
类似这样的广告误导并不会有太大损失,而如果你是在谈一笔1个亿的项目,那里面的每一个结论都可能关乎大量预算,甚至整个项目的成败,你就必须在意这些逻辑的关联性。生活中有些职业专门找别人措辞的逻辑漏洞,比如谈判专家、律师等,这将有利于他们占得上风。
最后,再补充一个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使用原则。
如果结论需要一个严格的规则去判断的,就用演绎法。
如果要根据多种情况判断的,就用归纳法。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演绎法:
(事实):小张今天到公司没有正式着装
(规则):根据公司规定,非正式着装将罚款200元。
(结论):小张请在下班之前交罚款
归纳法的例子:
(理由1):隔壁的公司要求正式着装了
(理由2):楼上公司也要求正式着装
(理由3):客户公司也要求正式着装
(结论):所以我们公司应该出一个制度来规范一下正式着装
通过归纳法和演绎法来得出结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整理收集那些支撑结论的事实依据、普遍规律等。将其整理到合适的大小,不可太宏大也不能太细碎。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出现逻辑错误,确保逻辑的关联性。
明天我们来说最后一个逻辑工具:金字塔模型,这也是最基础的模型。
明天见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