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这个词的组成,已经揭示了“自卑”这种心理状态的成因。自+卑=自我+卑微。当“我”与他人、世界分开,成为独立的个体时,自卑感就产生了。自卑感可能来自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体的虚弱,或者知己而不知彼的迷茫。当“自我”不存在时,“卑”就无处安放了。万病源于有我,若能入无我之境,卑从何来?
自卑感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之一,而人格是在跟养育者(通常是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父母的自卑感可以像“传家宝”一样传递给孩子,孩子会因为爱父母,而接受这个有心理创伤特征的“宝物”。
孩子在跟父母的关系中,因为害怕被抛弃,或者害怕远离父母后的危险,需用自卑遏制对远方的向往;自卑是一种自我压制的力量,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阻止孩子远走高飞的作用。此外,孩子还可能把自己的弱小投射给父母,认为自己的成长和自信会伤害父母,而自卑可以起到保护父母的作用。只有孩子领悟到自信不会伤害他人的时候,自卑才会减少了。
最自然的人格,应该是不亢不卑。自卑者的自我攻击,会对别人形成一种诱惑,引导别人也攻击他。我们在看到一个很“”的男人时,忍不住会责骂他几句,以为这样会使他变得坚强和勇敢。其实多数情形下,不会有这种作用,因为我们责骂他时,只不过变成他内心冲突的一部分罢了。
同为行走在自卑中的人来说,看到这一部分内容总让我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画面。有时候觉得如果不经历那些会不会好些,但现在却开始刚才那些自卑的日子,有对比才能看到自己的改变。
其实自卑并不可怕,如果你想调整是完全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