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婓”与“斐”字,字形想近,字音相近,字义却大不同,因为这两字,差点闹出大笑话。
早上刚一上班,收到上级发来了检查组名单,名单中有个领导名叫“某亚斐”,我直接把“斐”读成了péi,同事笑话我:这个字读fēi。
我仔细一看,原来下半部分不是“衣”傍,觉得自己粗心念白字,挺不好意思的。
上级来检查组,下级自然少不了做《工作安排方案》,一阵忙碌,《方案》出炉,长舒一口气,仔细核对活动安排,人员、时间、地点等都妥妥的,直接找领导签字去了。
领导看完《方案》,指着“某亚斐”问了一句:“你这个人名写对了吗?”
啊!领导指出问题,当然不能马虎,立即拿出上级传来的原稿,认真核对。
糟糕,又错了,我们把“斐”打印成了“婓”!
“婓”和“斐”太像了,而且还同音,使用拼音打字时,先出现了“婓”,直接就选中了,根本没去找“斐”。
再一次因为粗心闹笑话。
领导的批评,咱得虚心接受!笑着道歉:“不好意思,我们整错了,马上去纠正过来!”
领导笑着批评说:“唉,没文化真可怕!”
这事儿虽然过去了,但为啥领导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名字有问题,为什么领导会说咱“没文化”。
我带着一系列问题回到办公室,认真研究了这三个字:
裴:péi。本义是长衣下垂的样子,1985年以后的《新华字典》里只做姓氏。
婓:读fēi,意思是丑貌,也有往来不停的意思
斐:读fěi,具有文采的意思,也可以是姓,但此时读fēi,如春秋时晋有斐豹。
看完“婓”与“斐”两个字的解释后,立马“顿悟”了,一个字的意思是“丑貌”,一个字的意思是“具有文采”,取名的人再傻,也不会用“婓”字。
难怪领导说咱没文化,这个错误至少一半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而且,如果没有领导及时纠正,下一步桌签、餐签都可能出错,指不定闹出多大笑话!
细节决定成败!此事,值得警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