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生活到生命,是审美的不断完善!

从生活到生命,是审美的不断完善!

作者: 喜文乐鉴 | 来源:发表于2019-12-13 10:43 被阅读0次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审美力

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微博上有一组图片热搜,源于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许鑫。图片的主要内容,是四川省安岳县的石窟佛像修补前和修补后的对比。

修补前的佛像,神态悲悯安详,整体造型兼具唐代之浑厚和宋代之精美。佛像中的端庄肃穆,仿若从石中生长出的人体和五官超自然美感。被修补后的佛像,颜色超奇怪,失去了刻线的流动,巨石的材质的厚重与坚硬的质感,超自然美感荡然无存。

还有南宋时候的一尊艺术价值极高的拈花微笑造像,也未能幸免:修补后的样子变得文物价值尽失。宗教艺术中的慈悲,谦逊从佛像中透出的美感被毁于一旦。

主管部门说是信众们在1994年和2015年,自发筹钱做的佛像修补。相信这些修补佛像的人,初心也是想要维护文物,绝非是有意破坏文物。他们有钱、有心意、有修护文物的热情,但是,却唯独缺少了对艺术的审美。太多国人的审美,还停留在“红红绿绿的多喜气”、“金灿灿的就是好”。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季羡林先生曾在他的随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

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根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中国的美学在宋朝时期到达了顶峰,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张彦远在著名的《历代名画记》里所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粉铅而白“。“是故运墨而五色具”,使用单一的墨色中创造绘画的色彩艺术已经早于欧洲一千年了。

宋 瓷

更接近哲学上的审美气质

被称为瓷器艺术的顶峰

全世界至今还在仿宋瓷

雪景寒林图

范宽被称为千年第一人

《雪景寒林图》是壮美的

上留天之位

下留地之位

由隐而显

由虚而实

意境深远

可是现在,对美的麻木、对实用性的追求、美学教育的缺失,使我们渐渐失去了审美能力。现在很多人穷,往往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没有审美力,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就是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枯萎。

审美是一种历史积淀,前提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对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美学家蒋勋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审美力,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能够唤醒我们对生活的尊重

相信大家都听过乞丐和玫瑰花的故事:

一个卖花的小女孩送给了乞丐一只玫瑰花,乞丐回到家之后,他在家里找出一个瓶子装上水,把玫瑰花插进去养起来。

他突然间觉得,这么漂亮的花怎么能随意插在这么脏的瓶子上,所以他决定把瓶子洗干净,这样才配得上这么美丽的玫瑰!

做完这些工作后,他又坐在边上静静的欣赏着美丽的玫瑰,突然间他感觉这么漂亮的玫瑰怎么能放在这么杂乱的房间里呢?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把整个房间打扫一遍,把所有的物品摆放整齐,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出房间.......

突然间整个房间因为有了这朵玫瑰花的映射而变的温馨起来。这时他仿佛忘记了自己所在何处,正在陶醉时,突然发现镜子中反射出一个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衣裳褴褛的年轻人,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是这个样子,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呆在这样的房间里与玫瑰相伴呢?

于是他立刻去洗了几年来唯一洗过的,也是第一次澡,洗完之后找出几件虽然显得有点旧,但稍微干净的衣服,刮完胡子之后,把自己从头到下整理了一番,然后再照照镜子,突然间发现一个从未有过的年轻帅气的脸出现在镜子中!

这时候,他突然间觉得自己也很不错,为什么要去当乞丐呢?这是他当乞丐以来第一次这样问自己,他的灵魂在瞬间觉醒了,其实我也很不错,再看看房间中的一切,再看看这朵美丽的玫瑰,他当下立刻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去找工作,自此之后,他努力勤奋的工作,成为了企业家。

简单的一个故事却折射了一个简单的哲理:美能够涤荡人的心灵,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它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因为,美让我品尝到生命中最甜的那部分的滋味。

美学从18世纪德国从哲学系统里面发展出来,这个字Ast ,在拉丁文的原意是感觉学,是说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有非常细腻的感受性。所以生命的丰厚,记忆的深度,都来自于美学的感受。尤其在欧洲,文艺复兴不仅仅给这些国家带来了艺术和文化的飞速进步。美学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 吃饭,让人怀疑吃的是艺术品,就餐环境讲究到了极致。

▲ 家居的园艺,层次以及色彩,一不小心以为到了童话世界。

随便走到哪个礼品店,买什么东西,都给你拿漂亮的纸包的好好看看。再带上美美的手提袋。体面癌的国家,真是把讲究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这一切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 你可以把餐厅变成这样

▼ 阳台变成这样

▼ 软装变这样

经过爱,见过美,人就越发能够看清生活的本质,用美对抗世俗的粗糙。美食与美衣,美的环境全都能让人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一个人专注于审美的过程,就是纳悦自己,滋养身心的过程。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所谓审美境界,

就是要审美地生活,

就是要活得美。

让我们活在当下,

重拾生活的审美。

每周一,给办公桌空瓶换上一束鲜花;

每周末,在暖阳下享受美美的下午茶;

……

也许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

总是充满压力和苦痛。

然而我们可以在生活中

看见美,创造美,

用小确幸滋养平凡的时光,

享受人生,活出美好和诗意。

相关文章

  • 从生活到生命,是审美的不断完善!

    ​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审美力 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微博上有一组图片热搜,源于敦煌...

  • 热切

    从鲜活到枯萎,我都看见了生命力

  • 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一个简单的人!

    人活一生不过百年,生命中的淡雅平凡,才是人生最美的常态 不管活到多少岁年龄,都保持直率、坦诚、来面对这个世界,坦然...

  • 2018-11-03

    一个迂字,从内到外,写尽了一个在生命的战场上一败涂地的父亲形象。 父亲的形象当然是美的,但这种美,其实是通过审丑得...

  • 美始于此——私房课开授

    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美到老!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美丽优雅的权利,“美丽,相信自己是美的,美是女人一生的权利。” (中...

  • 我的远方

    诗/原创 从学会走路起 就注定了该去的远方 到底有多远 我只能用一生的脚步 执着度量 生活到底的远方 是生命的朝...

  • 活出生命的厚度

    活出生命的厚度 生命有长度,也有厚度。 执迷不悟者只追求长度而忽略厚度。 人一生经历从出生、生活到死亡的三个阶段,...

  • 为什么会不如意?

    从人类个体的生命周期看, 每个人的一生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不管是活到80岁还是120岁,作为个体的个人与人...

  • 079生命有限,活到淋漓

    (润言 #20210303#Day79/100) 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曾说过这句话“生...

  • 写给四十岁的自己

    倘若一生能活到八十岁,那么人生的一半已经过去。然而谁又能料定自己一定能活到耄耋之年,生命的长度是无法控制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生活到生命,是审美的不断完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qf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