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32
今天阅读《精要主义》第十章 “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这本书初读很快,但是停下来思考,发现行动的意义比理解的意义更大。
作者格雷戈认为,精要主义者要善于排除,其中,敢于坚定地,决绝地,优雅地说“不”,则是一项必不可少,但困难重重的行动。
书中引用一个罗莎·帕克斯的例子。她拒绝为白色人种让座的行为,引发一场黑人争取人权的运动,但是她敢于说不,真正源于信念的力量,“记住她那种信念的力量,面对社会压力,坚定自己的立场,不向无意义屈服”。
罗莎的例子也许太特别,太极端,然而,我们在生活中却要时时在面临着抉择。面对他人的邀请、请求、命令,任务,究竟是接受还是拒绝?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碍于情面无法说出不,最终却做了一个个让自己后悔的,无意义的决定,耗损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作者格雷戈指出,“勇气是排除冗余和无益之事的关键所在”。既然精要主义者信奉的信条是“更少,但更好”,那么,如何有勇气地去拒绝,对于“更少”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害怕说“不”?
格雷戈对于我们为何畏于说“不”有非常精辟的阐释。一方面,这源于我们的“规范性从众”心理,从而带来社交尴尬和恐惧。“我们对群体对我们期望的服从”,即是心理学家认为的规范性从众。我们害怕拒绝他人,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我们觉得内疚,我们不想让别人失望,我们害怕破坏关系。”然而,这往往带来了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后悔。
然而事实上,这种感受是被夸大的,其次,拒绝,反而会让我们得到尊重——因为人们普遍尊重和羡慕那些有着坚定信念勇于说“不”的人。
二、精要主义者怎么思考?
面对这种情况,精要主义者如何思考?格雷戈分析道,精要主义者对于说“不”的心理有着非常明晰的洞见。“精要主义者接受自己不能始终都让所有人喜欢的现实。诚然,怀着敬意,合情合理并且优雅地说‘不’,会在短期内带来社交成本。但是,精要人生的题中之义,就是认识到长远来看,受人尊重比被人喜欢重要得多。”
这里面包含了三层含义:1. 每个人都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我们无法取悦所有人。2. 注意说“不”的艺术和技巧。应该优雅礼貌、合理合理地说“不”,而非粗暴拒绝。3. 敢于说“不”带来受人尊重的长期效果,这比一时接受他人的喜欢重要,这体现了人际交往的实质——赢得尊重,而非肤浅的喜爱。
三、如何优雅地说“不”?
格雷戈在本章中,提出了优雅说“不”的六大原则。分别是:
1.把决定的关系分开来
2.优雅地说“不”并不代表必需使用“No”
3.关注权衡取舍
4.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推销员
5.说“不”需要用人气换尊重
6.一个明确的“不”比一个模糊的“是”更优雅
这六个原则,非常明确,也很有指导意义。而背后都有一个核心理念,即应当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驱逐出生活,从而把所有的精神全部投入到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上。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一点尤其难,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人伦观和关系网复杂,导致了人和人之间的界限不明,模糊不清,如此直接拒绝,近乎被视为“蛮”,不过这恰恰激发了我们如何更加优雅说“不”——即提升自己的拒绝的艺术和技巧——的一种必要性。在生活中,学会适当地远离部分无意义社交,无意义谈话,保护一定的底线和原则,人际之间的界限反而会更加清晰。而至于那挥之不去的社交恐惧,如果拒绝带来的忧虑和恐惧更多,那么这样的人际关系真的值得维持吗?这样的人际究竟是滋养了我,还是戕害了我?究竟是让我获得了自由,还是束缚了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