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重庆市图书馆,有份馆藏为“1932年四川省立女子高等实业学校的毕业证书”。这份毕业证的上的女生叫“彭廷文”,这份藏品是由一位已经80多岁的德国女士傅安娜捐赠的。
原来,傅安娜的母亲,就是这位1932年毕业的女大学生彭廷文。
这份毕业证背后,藏着一个励志大女主的故事,当我通过阅读《汉娜的重庆》了解到彭廷文的人生故事,就忍不住想把这位女性,自主选择婚姻的智慧分享给你。
这本书是中德混血女孩安娜,回忆了自己在重庆度过的15年少女时光,通过自己的眼睛和画笔,回忆了那些动人的重庆往事,因此也被誉为重庆版《城南旧事》,尤其是她把个人和家庭的变化,融入到当年阴影笼罩下的重庆大轰炸背景里,让这份回忆很是真实和震撼。
这本书先是在德国出版,后来的中文版翻译为海娆女士,恰好是一位重庆人,对书中的每一个地点,她都有着自己的记忆地图。
翻译这样一本外部视野来看的重庆记忆往事,对翻译海娆来说,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有份别样的体会。
安娜的父亲是一名德国人,中文名字叫傅德利,曾任德国驻华外交官。
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因为对西藏充满好奇,在二战爆发之前,他就卖掉了自己在波兰的书店,前往西藏在喜马拉雅山区组建了一支探险队,在西藏工作了很多年。
后来,他因想学习中文,更好的了解中国,同在西藏探险队的一名四川成都队员,就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彭廷文,介绍给了这位德国人当中文老师。
姐姐恰好是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想到,这位德国人爱上了自己的这位中国老师。为了和这位姑娘结婚,按这位姑娘的要求,还选择了留在成都,放弃了再次前往西藏的计划。
2
要知道,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西部,嫁给一个生活背景和文化差异如此大的外国人,是需要怎么样的勇气?
更何况,彭廷文还是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的“小脚姑娘”,这在当时,算得上惊世骇俗。
为此,彭廷文的父亲毫不犹豫的,断绝了自己和女儿的关系。当然,这还不是彭廷文最神奇的事儿。
在此之前,她把家里为她订的亲事自行退掉,已经让父亲觉得颜面扫地,而嫁给“洋人”这件事,在当时很难被接受,更是让父亲忍无可忍。
很难想象,在20世纪初学霸彭廷文想读大学的时候,父亲却让她必须成家之后再去读书。为此,把她许配给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庭。因为没有正式成婚,彭廷文住在未来婆婆家,当然也是一个单独的住处。
她正好利用这个时间,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未婚夫和他的家人。
当她知道这位未婚夫已经连续三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时,她觉得这个人一定很笨,心想自己不要嫁给这种笨人。
再一看对方的外表,也没什么吸引力,长得也不帅。最重要的是,她仔细观察了一下未来的婆婆,也是非常的传统和强势。
彭廷文就对未来的日子,有着比较清晰的预判,寻思着在这样的家庭,以后自己的日子不会好过,产生了退婚的想法。
她思考之后对未婚夫说:“我可以帮你补习,争取让你考上大学。读大学以后,眼界变宽,像你这样的家庭条件不愁找不到好妻子。”
她提出,自己也想去读大学,所以希望能够在未婚夫考上大学后,两人可以解除婚约,自己恢复自由身。
未婚夫试图挽回,建议“我们可以一起去读大学”。彭廷文却说:“那太难了,你母亲一定不会同意未来的儿媳妇抛头露面去读大学。”
未婚夫最终被她说动了,可见这位彭廷文的口才,真不是一般的好。
她认认真真地帮助未婚夫复习功课,这一次,未婚夫真的考上大学了。
按照两人事先的约定,彭廷文毫不犹豫的解除了婚约,独自走上了读书的道路。
3
现在想来,彭廷文真的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女性。
她自己5岁就死了母亲,父亲连续再婚了两次,两位后母对彭廷文来说,很难感受到母亲的爱。
尽管如此,作为长女,她依然把家中的兄弟姐妹照顾得妥妥帖帖,哪怕只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们。
正因为她为人处事的善良与公正,让她和后母虽然在情感上和她没有什么“交流”,但她的为人处事,在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也算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尤其是和妹妹弟弟们关系亲密,也让她锻炼出了一种管理家庭的能力。包括她的丈夫,都是同父异母的弟弟,介绍给她的外国学生。
她能够根据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对处境和未来的发展做出预判。“女大不中留”,父亲三番五次的催自己结婚,自己现在的这个家,肯定是不能长久呆的。
可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人共度一生?
她虽然不知道答案,却能够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坚持对感情的“高要求”,不被家庭所胁迫,这在当年,可是非常了不起的。
退婚之后,她选择了考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成都一名中学老师兼负责人,在那个年代,她就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
这个时候,婚姻本身对她而言,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毕竟在那个年代,能够娶这样高知女性,一般都是接受过教育的大户人家,或者非富即贵。
但要是听说过,女方主动悔婚这件事儿,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敢来提亲。
但彭廷文愣是没怕过的呀。
4
其实,对于今天的女性来说,经济独立依然是是人格独立的前提。
生活中,我身边也有一些孩子妈妈,为了家庭更好的发展,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经济独立,她们选择全职在家,管理家庭。
虽然,我个人觉得这种牺牲有些太大,是一种女性放弃自我的选择,对女性本身有种极大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女性多年接受教育一路苦读的浪费。
但每个人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自己做出选择并为之负责。
只要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也确实用不着让外人理解和评判。
毕竟婚姻和家庭,永远都是冷暖自知。
而80多年前,在德国人傅德利第一次见到中国老师彭廷文时,就被这个有着娇美外貌,优雅举止和温柔声音的年轻女性迷住了。
更何况彭廷文的教学能力那么强,很快就让傅德利的中文水平大有长进。
等到要返回西藏的时候,他忍不住对彭老师发出邀请,希望两人一起前往西藏,这样他就能继续和彭老师学习中文。
彭廷文当场就用三点理由拒绝了他。
一是作为未婚女子不能随便跟一个男人走;二是目前学校的教职工作来之不易,舍不得放弃;三是不想离开成都。
可看到这个德国人痛苦的表情,蓝眼睛里满是忧伤时,彭廷文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心,已经被眼前这个德国人带走了。
她大胆冒出了一句心里话:“除非,和你结婚,我才可以跟你走。”
说完后,她自己也被吓到了,脸通红的低下了头。
等两人再次抬头看着对方的时候,都感受到了彼此的爱意,有时,爱情降临的时候,就是这么不可预料。
这位一直克制着自己的德国人傅德利,激动的走上前,拥抱住这个心爱的姑娘,亲吻着她的脸,幸福而又眩晕的说:“这句话我等了很久。太好了,能够从你的嘴里说出,我实在是太幸福了。”
但此时的彭廷文却挣脱了他的怀抱,解释说: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结婚我会乐意跟你走。但不一定要去西藏,我更愿意和你一起生活在成都。这里物产丰富,气候也好,生活安稳。民风淳朴,还是中国有名的文化古城,比西藏更适合安居乐业。”
这位热衷于在西藏探险的德国小伙,想了想,抬头告诉眼前这个姑娘:“为了你,我愿意放弃西藏的探险事业,留在成都。”
5
彭廷文高兴的抓住对方的手,用满怀感激的向对方鞠了一躬,表达了最诚挚的中国式谢意。
就这样,德国小伙傅德利和中国成都的姑娘彭廷文,结婚组建家庭,让相爱成为相守。
再后来,因为受到了德国领事馆的工作邀请,彭廷文跟着丈夫傅德利来到了重庆,中德混血女孩傅安娜成为了这个涉外婚姻家庭,在重庆出生并长大的第一个孩子。
这个家庭在中国重庆的往事就这样一点点被打开。20世纪50年代,这家人返回德国,此后的人生里,他们永远都在怀念和想念中国。
回想起80多年前的彭廷文,这样一个裹裹小脚的弱女子,比更多的人了解并意识到,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婚姻,她可以勇敢的说“不”,面对真爱,哪怕被父亲逐出家门也毫不犹豫。
她的所有选择,看起来离经叛道,但对婚姻的思考,都是基于她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她懂得外籍丈夫,是因为深爱她,才舍弃自己心爱的探险事业,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这对一个中国男性来说都很难做到,更何况对方是一个天性浪漫的外国人。
此后很多年里,两个人正是基于对彼此的深爱和信任,不管家庭遇到再多的困难,也没有轻易放弃彼此。
这种选择婚姻的能力,在我看来,有着一种了不起的智慧。
彭廷文,用自己的人生过往告诉天下女性,女性必须先学会了爱自己,不放弃自己的人生愿景,自立自强才有能力去爱他人,去爱周围的一切,让一个属于自己的爱的能量场,真正的转动起来。
共勉。
@本文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女性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14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