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知识在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稀缺之物,人们也常常用知识大爆炸来评价知识的庞杂。在这个知识和文化不断的冲击我们大脑的时代,如何决策,如何筛选知识都将成为难题。
阅读作为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带有目的性的读书,是快速筛选知识,获取自身精进的重要方法,而如何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呢?从四个提问开始。
一、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拿《决策的力量》这本书来说,本书的作者是鲍勃·尼斯,医药学方面的科学家,运用医药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为人们解决职场、家庭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本书主要讲诉的是作者运用严谨和科学的思维,在前人写的大量相关著作的基础上,根据最基本的人类行为准则,精心设计了一套程序和系统,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实验。
通俗来讲就是运用数据和科学来讲述潜意识、决策和行为的真相。
二、书中的细节讲了什么?
大脑在漫长的进化过程里,形成了一些已经不适应现代环境的本能倾向,这些倾向带有巨大的局限性,导致我们良好的意愿和实际行为之间出现了偏差。但这种局限性是可以被弥补的,7个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激发心中潜藏的良好意愿,并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决策,实现自己的目标。
策略一: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
奥巴马和麦凯恩进行总统大选时,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发现,在印第安纳州,愿意参与投票的、30岁以上的白人群体,对麦凯恩的支持率高出奥巴马16个百分点。他们知道改变这些选民的想法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反其道而行之,集中精力去说服当地的年轻人参与投票。因为奥巴马在这个群体中的支持率远高于麦凯恩,最后奥巴马胜出。
策略二:心理学上的“预先承诺”
让人们在当前做出某些决定,来弱化未来某些行为的吸引力,或者让它变得完全不可能实现。如果你觉得看电视很浪费时间,但是很难控制自己。那么,你可以搬走电视,或把它放到不能舒适观看的地方。
策略三:自愿退出
让人们默认接受一个比较好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的行为方式。
大多数人在去世前都没留下过是不是愿意捐赠遗体的意愿记录。在一些国家,如果人们要捐献器官,必须在生前签署一份同意捐献的声明,而在另外一些国家,是默认捐献的,不愿意捐献才需要声明。统计发现,在默认捐献的国家,器官捐献达成率在85%-100%之间,而在需要签署捐献声明的国家,捐献达成率只有4%-27%。
策略四:融入他人的思维
在美国的超市里,两大麦片品牌“家乐氏”和“通用磨坊”,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就是占据人眼平视高度的那层货架。对于包装食品来说,在货架上的位置特别重要,把商品摆在最有可能被消费者看到的位置,是极其有效的销售手段。同样,洗衣机工作完毕后的提示音、在天然气里加入刺激性气体来提醒人们注意泄露,这些都是在用各种线索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获得更多的关注。
策略五:重构选项
用更打动人的措辞来表达信息,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策略六:巧借东风
用一种大多数人认为更有趣、更令人愉悦的方式来引导行为习惯。
策略七:合理简化
概括起来,就是让正确的选项更简单、更容易,让错误的选项更复杂、更困难。如果一个药品的名字比较难读,那么这种药品的受欢迎程度,就会低于同类的名字容易读的药品。同理,如果公司想要鼓励员工加强身体锻炼,多爬楼梯,少坐电梯,就应该把楼梯设置在容易找到的地方。而且光照条件和环境要非常好,让它看上去更有吸引力;而把电梯的位置设置得远一些。
三、作者的思维有道理?全部有道理?部分有道理?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到时刻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什么阿猫阿狗都是砖家,什么人都可以写书,所以辨别作者的本意很重要。
四、这本书与你有没有关系?
我们时常会迷茫,也是常会出现选择困难症。这是时代进步带给人类的通病,但是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我个人喜欢的解决办法有五种,阅读、旅行、交友、拜访名师以及自我反省。从书中寻找答案,那么问题是什么,我们就应该首先被提出。读书抱着目的去读,这样学到的东西会更扎实,读书的效果也就越好。
之前听说有一个人的阅读方式很奇特,他每天都要阅读,每天早上将书本撕下来二十页,然后在地铁上细细的品味,在读完之后就将这二十页丢弃。有些爱书之人就会说了,这样毁坏书籍,是对知识的践踏。呵,我反到欣赏他的阅读风格,丢弃之前必定是认真研读过得,而且每每到了第二十页之时,故事断开的效果更有连续剧般的味道,实在令人佩服。
学习是我们终生在经营的业务,而阅读的效绩最佳,好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把书与自己关联起来,这样的阅读才能激发兴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一起进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