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告诉你,现实和想象差好远
在自媒体自由甚至泛滥的时代,我们总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新知识,甚至一些看起来似是而非但是又让人难辨真假的知识,我们很难看到这些对应的内容究竟是怎样的,也很难看到这些对应的内容到底要怎么去区别,毕竟我们都不是专业的人士。所以,这个世界我们更需要科学。可是,科学之海浩瀚,科学知识难学,要怎么办?有没有既便捷又通俗,还简短的科学知识可以让我们好好学一下呢?嗯,其实有的,比如《1分钟科学》。




这本书最让我觉得喜欢的事情,其实是漫画师的绘画,尤其是那些风趣幽默的写法和各种知识的讲解,这些内容读起来就是让人觉得快乐的感觉,而且从一定的程度上看,这些知识带着硬科普的味道,但是又让你完全可以接受。
比如说喝牛奶吧!作为国人必备的饮用品,那么你肯定知道牛奶对国人的重要意义,可是第一个科学知识就让人蒙圈了,“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哈?原来我们从小到大的知识竟然是错误的。
其实,是你没看到,毕竟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究竟怎么做,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作者在《1分钟科学》给人们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大量的牛奶对人体的因素,比如成年人如果有消化牛奶的那些酶,那么还可以不可以大量喝牛奶啊?其实,从现实生活中看,长期且大量喝牛奶可能会引发的各种疾病还真不小,比如便秘、胃酸过多,胃病逐步加重,这些让人真的觉得有点意外。
然而这些知识看着又显然是有道理的,无论是从什么角度看,我们其实都可以针对这些知识说说。
再如人类进化的问题,你想想,大脑对人类究竟有多重要,但是,作者的观点却很显然和我们所寻常见证的不同。比如“人类智慧的产物,现在反而在改变着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有点颠覆了我们现在的认知了?
别着急,你仔细想想,好像在生活中还真的有那么一点影子可以证明这些观点就是正确的。比如说网络发达,那么人和人之间社交的增多必然就会强化了线上的联系,毕竟快速、便捷,而且可以遮掩人类之间的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同样的,线下社交的不断减少其实对人类的发展又是不利的。比如非语言部分的交流就无法隔着屏幕来交流,那么右脑主导的机体功能必然会产生部分衰减。
很明显,即使是运动,其实也有科学的道理在理,原来,运动的目的,并不是“增肌”,而是在人类的内分泌上产生了影响,他可以改善身体对胰岛敏感度。比如体形和身体的状况,很多时候会分泌各种不同的内容,而且从减肥和预防疾病这个角度看,我们还可以看到,大脑不管怎么发展,我们都无法看到那些让人们觉得不同的意思,只要你自己好好想象,其实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运动,原来不仅仅只是外在的身体的问题,而是内在的大脑的问题呀!
这里的内容其实还有好多有意思的内容,比如为什么男人寿命会比女人短?比如为什么人老了之后会变得更矮?比如眼球究竟是怎么成长的,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只要你深究下去,其实你就会发现,说到底就是因为人体的技能在最终的一种变化的时候出现的内涵,而且我们要注意更好的一点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找出对应的规律,然后再这些规律上再做出科学的调整。知识就是为了生活嘛。这才是健康和幸福的上上策。
《1分钟科学》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很多东西都超过了自己现在的思考,而且这本书里还有看出来让人觉得意外但是又让人觉得在理的硬知识。而且有意思的,这里的每个知识点,其实都不算难,我们只需要用一分钟的时候,就可以对这些知识和对应的内容做一下整理,简单的漫画和对应东西就解释得很清楚。
优秀的你,肯定需要这些资料,读读《1分钟科学》,你肯定更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