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猫的大白
“节日”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可是现在的节日让我们越来越陌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发展空前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化大融合的黄金时代。我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节日越来越多元化,而原来的传统民俗渐渐变成了吃喝玩乐的代名词,外国的节日涌入国内,气氛不输传统节日,各种促销,活动开启大众狂欢潮,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多了花里胡哨的形式,少了深入人心的灵魂!
![](https://img.haomeiwen.com/i5234187/29ec5828f168e160.png)
我们来看看“节日”的定义:它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作用是“纪念”,另一个是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虽然里边也涉及到它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这之间隔着历史的,地缘的,生活的,价值观的沉淀,少了这些元素,无论形式怎样,最终也只是邯郸学步,涉及皮毛而已。于是我们粗略的根据地域原因,把节日分为洋节和传统节日。
那么上面这种节日娱乐化,物质化,空洞化的现象的背后反应的什么问题或者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先不正面分析,从它的对立面来看看我们的生活。如果没了节日,那么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吃喝玩乐,这与人是高级动物的属性就格格不入了,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除了多了人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懂得自我学习,懂得自我调节。通过调节自己状态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于是创造出叫“节日的东西”,让生活更有仪式感,让人们更加重视珍惜当下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5234187/026982803a8fa477.png)
从这个角度我们感到细思极恐,我们的现在节日少了仪式感,多了物质化,也就是人们渐渐的少了原来的那份思考,原来的那种沉稳的调节,也就是只有节日这个形,逐渐远离它的本质与核心。
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呢?首先是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人渐渐趋于物质,而减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思考。与我们人类进化的起点形式有点不同,那时面对外部猛兽的竞争,必须时刻保持警戒,能生存就不错了。现在呢,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突破经济学理论分析的虚高房价,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压得生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的人们喘不过气来。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像浪潮一样推动着海里的游客,随波逐流,无力思考,来不及思考。节日好似劫日,小孩天真的开心着,大人清醒着苦闷着。因为节日的外在的盛宴反衬得现实更加难堪和无奈。
![](https://img.haomeiwen.com/i5234187/c74dd747ff08005b.png)
另外是这些 处在社会大熔炉的个体们自身的原因。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改变的勇气与坚持。为什么活的浑浑噩噩,无精打采,比咸鱼还要闲?因为迫于现实的压力,连反抗的勇气也渐渐消失,温水煮青蛙。起初面对现实的无奈视而不见,不以为意,发展成为后来的想反抗时又多了家庭,年龄,精力,等多种顾虑。最后泯然众人,说服自己,放弃抵抗,麻木了,也就习惯了。
当然我们所举的例子不是指责谁,这只是社会的一种现象。有则改之,无则勉之。那么有怎么改呢,怎么突破原有的颓废呢?这是个系统问题,任何不经验证的方法论都是耍流氓。同时任何通过自生努力成功的人大谈经验主义也不见得就是负责任。因为个体代表不了全体,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不可否认。我们只能对症下药,其实有改变意识的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发现自己优劣势,然后完善自己,平衡好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5234187/efa80748d7f2be99.png)
这样一个社会型的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节日”不仅仅是过一下就那样完了,我们站在新时代,作为新青年,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褪去了儿童的天真懵懂,就得好好思考怎么把生活过得有仪式感,以及如何提升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