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房,留住乡愁
“嘀嗒,嘀嗒……”,连绵的雨水如一条条银线般从屋檐滴落,构成了一种很有节奏的韵律。
这一韵律也慢慢地成了一种回忆,对老家的回忆。
还记得儿时的乐趣之一,是横扫屋檐水、滴水不沾。那时的雨季,屋檐流水不断,一条条银线从天而降,在我们面前倾落。我们几个小伙伴聚在屋檐前、天井旁,就会玩起比赛游戏:摊开巴掌,快速地从银线处扫过,看谁的手掌沾水更少。这考验的是对时机的把握、速度的极致,发挥好时可以滴水不沾,当然也有运气成分。
游子在外,总是难得回一次家。曾经那么熟悉的环境和韵律,便成了一种思乡的情绪,成了一种久远的回忆。
我的乡愁,便是记忆深处的老房子,只有回到老家,才能将这股记忆具体化。闲坐细听风雨声,这样的机会却很少了。
瓦房,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开始慢慢地渐出视野。即使回到老家,所见之处绝大多数是新建的钢筋水泥房,崭新的新居,靓丽的装修,清新的外观,却缺失了一些古朴典雅,寻不着儿时的那一幕幕回忆。那种青砖黛瓦,只有在那视野深处才能觅到一丝踪影。
老家,老房子,那些事,那些人,便是我远离家乡时念念不忘的回想。还记得5年前,初学3D建模时,尝试画的便是老家的老房子,虽然将老房子的框架画了出来,但是屋顶的瓦梁结构却总是想不明白、也画不出来。直至春节回到老家,登高细细地观察老房屋顶,才明白瓦房排水滴水的原理。
青瓦房,已渐渐地成了一种乡愁。如今的建筑,都是高楼大厦、豪华别墅、精致小居,即使有瓦房,也是盖的琉璃瓦。
我以为我再也见不到盖青瓦房了。 在全南高车,却有幸见证了青瓦房的建设过程。
瓦房的搭建,比寻常钢筋水泥屋顶要复杂很多,涉及到许多工艺。一是屋顶墙面的建设,需要根据规定的尺寸,筑出一堵堵三角形状的墙;二是屋顶瓦梁的搭建,需要经过老师傅们的挑选、雕凿、组装,再搭建到屋顶瓦墙上;三是条梁角梁安放,需一块块木、一枚枚钉地敲打固定在上方;四才是雨瓦的铺放,一排排正反交错铺放,密度、间距都有许多讲究;五是屋檐屋脊的处理,美观大方都靠它们来装饰了。
瓦房的搭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瓦片如何铺放,事关以后瓦房是否会有滴漏,是否方便维护,更关系到经济成本、人工效率等问题。还记得当时老师傅与总工的争论不休,就为屋顶瓦片的铺放方式,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不止,音量不低,就差脸红脖子粗了。
瓦房,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瓦房的建设,更多地涉及到传统工艺,还是老师傅们比较拿手。这次瓦房的建设,便是一群老师傅在忙活。这种老工艺,年青人也不一定能够胜任吧。
瓦房的建设,不仅是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是在留住乡愁。
全南陂头镇高车社区,如今仍保留着一排排的老房子。共有五排,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两层砖木结构,二层有连廊,人住进去,冬暖夏凉。因为有些年头,曾经破烂不堪,根据国家政策是需要拆除重建的。但经过全南县陂头镇的主导、城乡规划设计师的评估,决定将它们改造利用,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典型传统风貌建筑。如今,吸引了不少慕名远来的游客,证明了政府的指引、我们的坚持是正确的。
我到高车已刚好一个月,青砖黛瓦,鸡鸣犬吠,雨落梧桐,乡音入梦,忙时工作闲看书,便是这儿的生活节奏。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静静地待在这秀美乡村,体验不一样的感受。
青砖黛瓦小阑干,卧听细雨叙乡愁。
小飞 2018年9月13日晨 全南高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