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以牙还牙,还是以德报怨?
昨天看《曾国藩传》,被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恩怨情仇所触动。
左宗棠与曾国藩同为湖南老乡,年龄相差一岁,命运却不同。
曾国藩科举成名,创建湘军,左宗棠却在中举之后三次都没能中进士,于是无法进入仕途。
曾国藩在长沙团练认识了左宗棠,左宗棠以师爷身份,帮了曾国藩很多忙,两人从此开始深交。
可是左宗棠盛气凌人,得罪朝廷,朝廷命人逮捕他,并下旨可以就地正法,是曾国藩全力救援,走了后门,左宗棠才得以活命。
之后曾国藩一路重用左宗棠,让他从普通的师爷,成为闽浙总督。
可以说曾国藩于左宗棠而言,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伯乐之恩。
可没想过,左宗棠却恩将仇报。
太平天国战役最后一战,是攻破南京,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与太平军奋战数年,终于攻破南京。
那时领头人洪秀全已死,于是在攻破南京,眼看要大获全胜之后,曾国荃便回到军营中起草捷报,送至朝廷和曾国藩,最终曾国藩与曾国荃都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受到朝廷赏赐。
可是没有意料到的是,当时在战乱中洪秀全的儿子,也就是幼天王却逃出了南京,曾国荃一无所知。
但这一消息很快就被左宗棠掌握,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先告知曾国藩,可是左宗棠却直接上报朝廷,并意指曾国藩兄弟欺君。
因此,慈禧太后大怒,捉拿幼天王,下旨切责曾国藩,从此,湘军一分为二,曾国藩与左宗棠均为湘军统帅。
两人因此失和,相忘于江湖。
可是不同的是,左宗棠逢人便说曾国藩的坏话,曾国藩却从未在众人面前说过左宗棠的一句不是。
两人一生再无交集,却因为左宗棠要出兵镇压西捻军,不得不与曾国藩产生交集,因为他需要从曾国藩那里募集军饷。
军饷就是军队的命。左宗棠判定曾国藩不可能帮助他,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曾国藩不仅按时按量送军饷,还派了最得意的部下协助左宗棠打赢这场仗。
这让左宗棠惊讶不已,也从此对曾国藩改观。
曾经他看不上曾国藩。因为“科举情结”和“瑜亮情结”。他觉得自己聪明,曾国藩笨拙,科举之路却没有他顺畅,是命运不公。他自命不凡,觉得自己比曾国藩厉害,但一直辅佐曾国藩,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慨。
可这样的经历,让他承认,自己不如曾国藩。
面对恩将仇报,我们到底要以牙还牙,还是以德报怨?曾国藩的不计前嫌、雪中送炭、善良大度让我看到豪杰与圣贤的不同。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但要做好自己。有人想要建功立业成为英雄豪杰,但曾国藩却立志要做圣贤。
豪杰有仇必报,圣贤不计前嫌。
豪杰善于杀敌无数,圣贤懂得刀下留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