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家庭教育要巧解孩子的心结
- 中华教育网络薛立新导师(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要巧解孩
-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吃苦精神的历练
-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非常“6+1”引发家庭教育的无奈
-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家庭教育要养成与孩子沟通的习惯
-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家庭教育,惩罚孩子要有度
-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家庭教育,以心交心做知己
-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慈母严父,不做家庭教育中的统治者
-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网络时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
-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我是看出来了,你是没出息了
家庭教育要巧解孩子的心结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越来越大。这种压力也传导到
孩子,对考试的焦虑、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往等,成为影响
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上进的,因此只有关心和信任
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打开心结,家庭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在 2016年的高考中,虹虹以高分考取了某名牌大学。可是,谁也想象不到,虹
虹曾经是一名对考试有恐惧症的孩子。是妈妈的巧解心结,解开了她的心结,消除
了她的心理问题。
虹虹性格有点内向,刚进初一时,她的成绩在班里还能占中上等。因为学习比
较认真,作业每次总能按时完成,老师课堂上的提问一般也能顺利地回答出来。不
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虹虹越来越害怕考试了。每次考试时,总是很紧张,一紧张心里
就发慌。平时的小考小测还好,越是到期中、期末的考试,情况就越糟糕,根本不能
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正常地发挥出来。使得考试成绩总是令人沮丧,虹虹变得越来越
不自信,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这种大考怯场的情绪,在初三时更加厉害。虹虹曾经这样描述自己一次期末
数学考试时怯场的情景:试卷一发下来,自己就有些紧张,忍不住自己就想先看看
有没有难题。这一看不要紧,前边的大部分题都是考基础知识,没有什么难度,心里
还比较轻松。可是,当看到最后两道综合题时,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感觉很难,心里
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心里一发慌,神经立马就绷得更紧了,自己努力想静下心来,赶
快答题,可是怎么也静不下来。不知怎么的,自己的思路好像也断了,头脑中一片空
白,什么也写不出来了,越着急越不行,额头上直冒虚汗,手也不听使唤了,对着试
卷干瞪眼。就连前边的基础题也想不起来了,等到慢慢镇静下来时,时间已经过去
了一小半,这次的数学成绩只得了 61分。
看到女儿考试怯场的问题这么严重,虹虹的爸爸妈妈也很着急,在以分数论英
雄的时代,如果一些重要考试考不出好成绩,会影响她一生的前途啊!为此,虹虹的
妈妈多次找专家分析孩子的情况,制订了一个全面调整孩子考试恐惧心理的计划。
第一,让孩子淡化考试成绩。妈妈开始慢慢对虹虹渗透这样的道理:学习的目
的不是考试,只是对学习的一种督促和检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使我们成为
第九章 家庭教育要读懂孩子这本书
214
庭
家
有文化、有能力的人,考试只是检测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所以,考不好也没什么关
系。此后,爸爸妈妈也有意在考试前不再和孩子提考试的事,考试后也不在过问考
试的分数,对考试就像对上课一样。通过这样的办法,让女儿慢慢解除了思想压力,
心情也放松了一些。
第二,帮助孩子学好基础知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考试怯场,说到底是学习
不扎实的反映。如果基础很好,每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都比较扎实,就不至于惧怕考
试。因此,妈妈从虹虹最害怕的数学和外语这两个学科做起,经常帮助女儿查漏补
缺,学好每一个知识点。每天都及时检查虹虹的作业,让女儿的每一道题,都有清晰
的解题步骤,正确的结果。然后每过一段时间,就辅导女儿把每个知识点贯通起来,
形成知识体系。通过扎实的基本功练习,使虹虹对考试慢慢地有了信心。
第三,考后认真总结。虽然不强调分数,但是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妈妈都要和
虹虹一起分析试卷,把丢分点弄清楚。再帮助她复习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把考试丢
掉的分数找回来。同时也让虹虹感到,考试的难题不可怕,都是基本的知识点。
第四,有进步时,爸爸妈妈和老师两方面都及时表扬。虹虹的妈妈常常与老师
保持联系,老师在虹虹考试成绩提高的时候,给她多多地表扬,以增强她的成就感
和下次考好的自信心。
在爸爸妈妈两年的精心帮助下,虹虹对考试的那种惧怕“心结”慢慢地解开
了,渐渐地,从一走进考场的慌乱到逐渐的心里平稳,再到走进考场时的胸有成竹、
镇定自若,直到满怀信心、稳扎稳打、超常发挥,高考时取得很好的成绩。
孩子心结或者说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和过
度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孩子都当
成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些家长热衷于将自己的孩子和同事、亲戚、邻居家的
孩子作比较。攀比之风盛行使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过高,对自己的孩子也提出了
更多要求:不但学习要考前三、学校要上重点,还要有一两门特长。由于家长过度关
注孩子的学习,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在玩就焦虑不安,觉得孩子没有学习,浪费了时
间,怕孩子长大后没出息。这些过分的担忧、焦虑有时也传给孩子,让孩子产生压力
感,继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一些家长在孩子即将遇到挫
折时,先替孩子化解,这样不但使孩子形成不健全的性格,过于软弱,心理承受能力
差,而且一遇到困难或挫折,也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15
解开孩子的心结,孩子才能顺利地学习和成长。当然,每个孩子心结形成的原
因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孩子形成了心理问题,解决办法也应该是不同的。这就需要
父母仔细地分析孩子形成心结的原因,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
效果。更为关键的是防患于未然,别让孩子形成心理问题,这比我们想办法解决孩
子的心理问题更好。如何防止孩子形成心理问题呢?
第一,要保持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小,就可
以随意地批评说教。要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尊严的。批评孩子是应该的,
但必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话。 “你没出息”
“你不可救药” “你是猪脑子” “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这些有伤孩子尊严
的话千万不可对孩子说。
第二,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适当经受一些挫折和困难,比如,
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即
使没解决,也能增加他们承受打击的能力,这样以后遇到困难时,孩子就不会去逃
避。不要以为我们家长是万能的,如果我们什么都为孩子做好,最后孩子遇到挫折
和问题时,必然会败下阵来。
第三,注意发现并引导孩子倾诉烦恼。家长更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烦恼,引导孩
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就需要家长平时和孩子多沟通,养成亲子间常沟通的习
惯。这样,孩子有烦恼,才能主动和家长沟通、倾诉。当然,也要引导孩子交几个知心
的朋友,自己出现烦恼时也可以找伙伴和朋友们发泄情感上的不快,这样也有利于
孩子心理问题的疏导。
第四,顺着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家长不要把自己
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给孩子树立大目标,也要树立小目标,让孩子有成就感。享受成
功的快乐,这样孩子才更有信心更愿意努力去做。
第五,多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所以
孩子每做成功一件事,哪怕是写好一个字、作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家长都可
以把鼓励送给孩子: “不错!” “很好!” “你真能干!”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会期望
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即使事情没有做好,家长也要给孩子帮助, “不要泄气,再努
力一次就会成功!” “我真为你骄傲!” “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用全面的眼光看
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为孩子一分一分地积累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