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那位“无所不好”的张岱,我一直喜爱。
他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而导致人有深情有真气的“率性”,是秉持美学理想“物性自遂”“己性自遂”的结果。
7月28日,我由南昌返回长沙。在南昌站候车时,我买到蔡澜的新书《我决定活得有趣》。蔡澜,和金庸、黄霑、倪匡一起,被誉为当今“香港四大才子”。这本书,便由金庸作序,倪匡写跋。蔡澜还被媒体称为“生活家”,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邀请他出任的总顾问。
接下来的8月,我和挚友共读了多本书,其中,就包括这本。多年前,我读过他写香港食肆和各地美食的集子。这次读完,我又在网上下单购买了他的随笔《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红颜知己》。统统读完之后,发现他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书,思想深度和趣味都不及这本以男性为目标读者的《我决定活得有趣》。
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和张岱相类似的人,以“真”为生命真谛,只求心中真欢喜。
1.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为读者,我也这样带着心中的自我、局限、偏好读书。我不喜欢他写女性的那些篇章,因为我读出了轻浮之气与赏玩之心。
有次他为新书做读者见面会,一个十几岁的女生站起来提问:“你交这么多女朋友,心中没有罪恶感吗?”已经七十出头、圆融老道的蔡澜,面对这样的纯真,依然会尴尬。
只是,每个人都是走自己的路,过自己在此生的几十年。后来,蔡澜接受许知远《十三邀》的采访,里面也谈到自己的“轻浮”,他说:“我觉得轻浮的时候比较自在。”
我是个一直比较较真的人,经常进行“专题阅读”。围绕一个作者,或一个主题,常常会集中读相关的书。这次依然,围绕蔡澜,读了三本书,还找出几个视频节目,看鲁豫对他的访谈,看他的美食节目,看他在《开讲啦》的演讲,看他和许知远边吃火锅边聊天。
许知远是拧巴的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提问。比如,特别想问出蔡澜如何看待现实中的不公与不善。蔡澜笑呵呵地回答:“如果我一个人站出来,抛头颅洒热血就可以改变现实,那我会站出来。但是我很早就看清这样不行,于是,我选择开心地活。”
白发苍苍,却依然像孩子一样欢笑,面对多么尖锐的提问,都能举重若轻,戏谑间见从容与智慧。
喜欢读书的人是幸运的,可以在有涯之生里,见到、感受到无穷多的心灵景观。我开始体会到这次的主题阅读及视频延伸的收获——
我对人性的认知更丰富了一些,亦更包容了一些。我会反观自身的局限,默默提醒,自己的标尺只可要求自己,不要去强求他人。
2.
壮怀激烈,微言大义。
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所接近的人,带给我比较“板正”的影响。虽为女子一枚,依然会如男儿般,常怀家国之思。而且,内心比较严肃,比较执拗。
直到接近不惑之时,接连经历生离死别,自己身心经常出现状况。我忽然真切地发现,生命太脆弱,人生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长。
人越长大,经历越多风雨,越能够认识自己。才逐步知道大概想活成什么样子。
我开始直面自己的“弱”和内心真实、细碎的需求。越来越警惕“宏大”,越来越觉得趣味的重要。期冀余生,能够多亲近真正有趣的人。不需要那么微言大义,那么理想高蹈。只需在活着的每一天,尽量生动些,平常些,真实些。
读蔡澜这本《我决定活得有趣》,屡屡从中找到自己已经获得的感悟,和想要成为的样子。比如——
“生命长短,不受自己控制;生命素质好坏,我们自己能够提高。”
“首饰只要一珠一翠,或一金一玉,疏疏散散,便有画意。”
“人生怎样才能过得好玩儿?真正的了解快乐,并且能够创造快乐、享受快乐,尽量去学习、尽量去经历、尽量地旅游、尽量地吃好东西。在玩乐中体验人生,在平常的烟火气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才是过自己喜欢的人生,才过得好玩。”
共鸣感很宝贵,带来内心的喜悦。我现在屡屡有共鸣,与此时此地此身的状态和心境有关。日日相处的伙伴,都有思想有审美会表达。我们一起共读共赏,彼此点燃。这些燃烧时的温暖和光亮,令我觉得人生更有意义。
步入不惑之后,在内心依然葆有严肃感的同时,居然有机缘让生命状态更像个孩子,心中深深感恩。
惟愿活得更真实一些,将松弛、洒脱、有趣的氛围和状态维持得久一些。
3.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我觉得,蔡澜的书,有阅历的人更能够体会。
蔡澜说“人生就是吃吃喝喝”,还说“一夫一妻制是性能力弱的人想出来的”。读他的书,很容易读到潇洒适性,读到及时行乐。但放浪形骸只是行而外,内心里,他对己对人对事都非常认真。
蔡澜特别喜欢读书,他写下 “如果一个写作人不喜欢看书,他就没资格做写作人”。
蔡澜特别勤奋。《有时不妨问问自己》是书中第三篇,回答了问题若干,其中的七旬学习中文输入法,还是他觉得更有趣的四角编号输入法,算是一证。
蔡澜特别注重练习,这是他多年践行的提升之道。比如三十岁开始学书法篆刻,到今天可以满世界题辞。
多年形成的写作习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欲,对烦恼琐事看得开放得下,心态年轻,乐于分享,有慈悲心……
“我决定活得有趣”,不是一个无趣之人所发出的改变自我的誓言,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生命状态。
感受到这些之后,我再看访谈视频,更能体会到这个人的深刻。
他那么不羁,甚至有些自得地回顾自己经历过许多女人。但是他说:“许多人问我最看重女人的什么,是不是胸部。我说,不是,是思想,是愿不愿意聊下去。”又补充说:“上个床要多长时间啊,关键是上床之后的聊天啊,有的人,聊一聊才知道乏味。”这个时候,刻薄话冒出来,“恨不得一脚踢下去。”
他是著名的美食家,许多人问他“这个食物壮阳吗?”他回答说:“我从来不相信哪个食物壮阳。也许伟哥之类的药物有点用,我没试过,不知道。”然后,他迅速地指着自己的头,说,“真正壮阳的是你的头脑,你的思想。”
看到这里,我莫名想起曾经在某本小说里读到的一句话——
“爱,才是最好的春药。”
4.
“我活过。”
在《开讲啦》的演讲中,蔡澜这样说。
比起许多夸夸其谈的人生理论,这句话无比简洁,却更能启发人心。让我们扪心自问,自己一路行来,真的算是活过吗?
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一些语文老师用板正的尺子解读为“作者对游手好闲浮华少年时光的忏悔”。而我,更认同这是经历国破家亡之后的张岱,对自己曾经经历的人性解放和人情放逸的留恋和深情。蓬勃、热烈、美好、精雅,这些人文气息,是作者心底最看重的。
同样,我看到满头白发,杵着拐杖上台的蔡澜,再坚强,再潇洒,却抵不住岁月流逝的自然规律。想起他在书中呈现出那么斑斓的内容,更能体会一个坚韧生命的可贵。
他坚决没要孩子,亲友们谈论起和孩子有关的话题,他会自嘲地说,我没有经验,没有办法发言。无独有偶,我读到记者们对歌手李健的一段采访,许多人问他,为何四十多了,还不要个孩子。李健回答说:“我觉得自己的基因,并没有优秀到要生个孩子来继承的程度。”蔡澜和李健,都是特别有才,又深刻、通透。
蔡澜说,“兴之所致的活,才算精彩。”“吃喝玩乐,才最有学术性。”
我决定活得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