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一想到撒开欢儿的孩子,爸爸妈妈头就大了:
吃糖、雪糕接二连三,毫无节制;
电视看不够,说好只看15分钟,看了40分钟还是不依不饶;
写作业不主动,10分钟作业要催半小时;
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喜欢的东西就想要,不是抢就是闹;
……
爸爸妈妈身心俱疲,只要孩子听话什么都肯干。
别!听话可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好方式哦~
其实解决爸爸妈妈的困扰主要在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
到底什么是自控力呢?
自控力由3部分组成:①控制自己的情绪、②控制自己的行为、③控制自己的欲望。
自控力对孩子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当下,更影响孩子的未来。
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是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对一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的自控力测验。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测验方式:让一群4岁孩子独自面对一块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立即吃掉,或者耐心等待15分钟后,得到两块棉花糖。
结果,有的孩子选择了立即吃掉,有的孩子抵抗住了诱惑,成功得到了两块棉花糖。
之后,实验人员又对这些孩子进行数年跟踪研究。
发现在4岁时就能够为两块糖果等待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在未来有良好的学业成就、更健康的身体、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婚姻质量,入狱、犯罪的可能性也更小。
而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
他们的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交不到朋友。
其实,除了棉花糖实验,还有很多研究都表明,童年时期的自控力,对一个人成年后影响巨大,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它是更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好在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孩子锻炼自控力。
延迟激励法
很多爸爸妈妈会选择用强硬的手段让孩子听话,但往往会陷入一种逼迫性的恶性循环。
比如说,逼着孩子不写完作业不许看电视,不听话什么都别想干……
这种方法非但不能起到提升自控能力的效果,有时候反而会使孩子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不专注。
不妨让孩子感受“延迟”的喜悦。
比如说同样是看电视,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两个选择。
一是你现在可以看电视,但只能十分钟。
二是你现在做完作业,然后可以一次性看三十分钟电视。
鼓励孩子尝试第二个选择,让宝宝感受到“延迟满足”带来的更大的喜悦。
这样无形中会使得孩子主动去完成任务,为了得到更大喜悦而付出努力。
游戏锻炼法
01
躲猫猫游戏
假装故意找不到,刻意延长游戏时间,锻炼孩子沉住气。
02
木头人游戏
大家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当音乐停止时,所有的人都不许再动;“看谁三分钟不说话”、“不眨眼”、“不笑”等等。
03
红灯绿灯停游戏
听到“红灯”,所有的人都停下来;听到“绿灯”,所有的人都往前走。
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遵守指令,也就是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上面两个游戏玩熟练之后,爸爸妈妈可以改变游戏的规则,以提高游戏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吃喝”立规矩法
自控力像肌肉一样有极限,会产生疲惫,孩子在长时间克制之后,往往容易出现情绪爆发。
那是因为自控力是消耗能量的,孩子在饿、困、累的时候,更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要注意给孩子及时补充能量,吃点东西、休息一会等。
当然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孩子一要,爸爸妈妈立马满足,这样的话,自控力的锻炼就功亏一篑了。
爸爸妈妈可以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比如,面对孩子没耐心的要求:“妈妈,你快点,我饿得受不了了”,妈妈不要立马把食物端在孩子面前,可以通过猜谜的方式让孩子耐心下来:“妈妈知道你很饿,米饭要过一会儿才好,你猜我们今天吃什么?都是你爱吃的~”
面对孩子吃饭磨蹭,吃一口玩一会儿,爸爸妈妈要给孩子规定用餐时间,在规定时间吃不完,就要立刻收走,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养成在规定时间吃饭的习惯,自控力也会大大增强。
这些方法赶快用起来,孩子自控力变强了,爸爸妈妈的烦恼也就变少了,暑假轻松hold住场!
另外,孩子在成长中往往将爸爸妈妈作为学习的榜样,如果爸爸妈妈自控力强也会感染到孩子,所以和孩子订立盟约,一起做个自控力强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