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小说】春秋四轶

【历史小说】春秋四轶

作者: 根号磊 | 来源:发表于2020-11-26 09:51 被阅读0次

    别鲁去卫
    在通往卫国的道路上,孔子的车队悠然平稳前行。
    一共四辆车。子路、公冶长在前,车上装满了书简。第二辆是孔子的车,由
    大弟子颜回御车。后边两辆车上分别乘着闵子骞、子张、冉耕几个弟子,车上还
    载有一些书籍及生活用品。夫子的车由一头稳健壮硕的黄牛驾着。阳光下,黄牛
    的毛发闪着金灿灿的光芒,它肥硕高大得像一头大象。
    黄牛牵着篷车,迈着匀称的步子平稳前行。
    孔子透过车篷前边的窗口,看着黄牛金灿灿的皮毛,想起了弟子子贡。离井
    背乡前,颜回和子路分别问他:夫子,您是乘马车,还是服牛车?他当时心里很
    乱,没怎么在意颜回、子路的问话,也没想服牛乘马到底哪样好,随便回应说,
    你们看着准备吧。
    这次远行,一应准备花销都是子贡筹措,子贡为老师准备了牛车。他对夫子
    说:老子乘牛,夫子也该乘牛。老子享青牛,夫子就享黄牛吧。孔子很满意子贡
    的准备,更喜欢这头黄牛,但没将这满意在脸上表现出来,他板着脸问:赐啊,
    为什么不让老师乘驷马快车,而坐轻便牛车呢?子贡答:《易》上说,“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夫子教导学子,要自强不息。我
    们这些学子,都希望有所作为。若天下能按先生的治国方略行事,定会出现朗朗
    乾坤。天有五帝:青学、白帝、赤帝、黑帝、黄帝。五帝各有使者,依次是:水
    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土星是黄帝的使者,黄主秋实,土载仁德。夫子
    您是黄帝后裔,今夫子上路,为天下传道布政,黄牛理应做夫子的使者。再说,
    夫子以前曾教诲学生:志存高远,身要躬行。您说,要学学大地。大地比什么都
    低,但在地上挖深了,就涌出了泉水,播了种子,就出五谷。草木生长,鸟兽繁
    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土壤,所有的落叶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她养育万物,而从来没听过她埋怨什么。君子,一辈子应躬身大地。赐想,没有

    像牛那样躬身大地的灵物了。夫子今乘黄牛,车满书简,道载厚德,黄牛就该是
    夫子载德承仁的使者啊。
    子贡的一席话,说得当时夫子布满愁云的心开朗起来。他笑着说,还是赐想
    得周全,师就依你了,乘牛车。
    那个早晨,孔子乘坐的黄牛车,在弟子的几辆马车陪同下离开了鲁国都城曲
    阜。
    路程漫漫。
    行驶在辙沟深深的土路上,牛车发出辘辘的沉闷声响。车虽平稳,但孔子
    的心里却颠簸震荡,思绪乱糟糟地理不出头绪。
    车队经过一片林海时,前面车子上的公冶长一手扶车轼,一手向路旁的树
    林优雅地一挥,一串美妙如凤似鹂的鸣唱从公冶长嘴里欢快地飞出来。林中的鸟
    被公冶长一下子唤醒了,它们像要与公冶长比赛一样,争着展开自己的歌喉,用
    不同的声音鸣唱起来。
    本来沉闷的车队欢腾起来了。有的同学打口哨,有的同学鼓掌为公冶长加油
    叫好。
    车中的孔子也陡然来了兴致,他在轻晃如摇篮的车舆里,打开琴盒,将琴放
    在车舆中间的台几上鼓起了琴。和着自己的琴声,和着树林中百鸟的啼鸣,孔子
    唱起来:
    这个维系苍天的教命啊,
    美在运转永不停。
    ……
    弟子们被夫子饱满激情的歌声震撼了,他们先是屏了声,听老师唱。当夫子
    唱到后两句,他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和着老师唱起来:
    以制法度顺文王,
    子孙后代都奉行。
    这是《诗•周颂》中的《维天之命》。这首诗,是周公制礼时祭祀周文王唱
    的歌,而今,大行天下的周公的封国鲁国,竟到了礼崩乐坏的地步了,竟到了容
    不下孔子这样的贤臣立足了。
    几天前,当孔子决定离开昏庸无道,良莠不分,丧尽天礼的鲁定公时候,

    他毅然决然辞去了大司寇职务,打算去别国寻求贤明君主,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
    负。辞了职,去哪个国家呢?孔子心中却没底儿,便叫来几个弟子商议。子贡说,
    卫国是鲁国的近邻,而且卫国与鲁国都是黄帝后裔,都属姬姓国家。鲁君为周公
    之后,卫君是康叔之后,周公,康叔是同胞兄弟,他们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
    老师,您曾说:鲁卫之处,兄弟也。再者,先生的名声,在卫国有一定影响,老
    师,就去卫国发展吧。退一步讲,如果卫国国君有眼无珠,不能重贤用能,在下
    和师兄子路都是卫国人,总会有我们的栖身之地吧。
    子贡说得有条有理,孔子连连点头,颜回、子路几位同学也认为出路应首
    选卫国。
    车咕咚一声颠了一下,琴向一边滑去。
    孔子扶正了琴。
    琴声又响,歌声再起:
    这个维系苍天的教命啊,
    美在运转永不停。
    弟子们的和声更激越昂扬起来:
    这岂不是光明吗?
    文王之德大而纯。
    ……
    孔子感到胸闷喉涨,双眼发痠。别妻离子,离乡背井时他没伤感,没掉泪。
    可这时,他再也忍不住了,他的嘴角一阵颤抖,两串晶亮的泪珠滴落下来,滴落
    到振颤的琴弦上。
    泪珠在琴弦上飞溅起来,飞溅成无数颗细碎的银亮小星星。
    市 井 识 玉
    子贡睡不着,他惦记着尊师孔子的行旅。快的话,今天,夫子就该到卫国了。
    慢的话,明日也会到的。他点燃芦苇蜜蜡起床。洗潄后,走出院门。
    天还早,曙光刚破茧,晨色还朦胧。
    熹微中,子贡漫步在卫国都城帝丘的长街上。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他的脚步
    不由自主地转向通往卫国君主宫殿的大街上。春秋的礼制格局,一般都是前朝后

    市,君主的宫殿后面,就是商品贸易市场。卫国沿袭了这种礼制格局,市场在君
    主宫殿的后边。
    到了市场,由于天色还早,行商的货色没到,坐贾的门店没开,还没有赶市
    的人。
    日中为市,时间尚早啊。他自语。
    他走到路边,停下来。腾、挪、蹲、跨、弓步、引臂,做了几套御射动作,
    头上便冒出了细汗。他收了势,坐在路边的一个石墩上休息。这时,两位挑着木
    桶的男子从面前走过。他猛然想起:前边不远,就是有名的王亥井。那可是一处
    很有历史来头的市井啊。子贡起身向王亥井赶去。
    王亥市井周围已聚集了不少买卖人。传说:商祖王亥曾到此做买卖。王亥为
    了聚集人气,以便引起人们对他货物的关注,便在此打了一眼水井。井水甘甜清
    澈,王亥的日用百货物美价廉,人们感到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不少人家争相在
    附近搭屋安居。很快,王亥井处聚集了人气,也聚集了财气。久而久之,众人自
    然而然就将王亥井旁形成的这种买卖市场叫做市井了。后来,这里成了卫国都城,
    尽管有了君主宫殿后的大市场,但王亥市井仍保留着繁荣兴旺景象,商家有了奇
    货妙物,都喜欢到王亥市井寻求买主,买主也喜欢到市井光顾。
    王亥井旁一阵人群骚动。担水的都放下了担子。一个正摇辘辘提水的汉子,
    手提着倒罐往木桶里倒水,头却勾着向人群看。水倒偏了,溅了一地,溅湿了他
    的鞋,这人不管不顾,将倒罐一放,就往人群里凑。倒罐滚进井口下坠,辘辘吱
    哇吱哇狂叫着倒转,轴轮上的一盘绳索一圈一圈减少,沉重的倒罐落入水面的时
    候,伴着扑通一声响,一簇水花从井口喷出来。
    子贡见状,凭以往的经验判断:肯定是有稀罕珍奇的物品在卖,再不,就是
    便宜实用的货在兜售。他站在水井的石阶台上,往人群中看。只见一个黑脸膛的
    壮实汉子指着木箱盖子上的一块玉石说,这不是一般的玉石啊。谁能说出这奇美
    的玉石来自哪里、由什么样的人采出的呢?
    人群中有人不屑地说,这还用说,来自大山,有胆有识的男人开采的呗。
    红脸汉子摇头:不是,你说的是一般的玉石。我这块,来自河水,来自西域
    很远很远的玉河。它也不是男人采的,是女人,是女人采的。
    人们被卖玉人的话吸引住了。

    有人疑惑:女人?
    卖玉人答:对,是女人。当然了,不是一般的女人,是貌若天仙的女子。这
    玉石,有灵性,到了夜晚,会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凡夫俗子要是下河涉水采它,
    它就会躲藏。这时,只有貌如天仙的女子下水,用美艳吸引这等美玉,美玉才不
    躲闪。我这块玉石,是五位美女下水才将它从河中钓出来的啊。
    卖玉人巧舌如簧地介绍着他的玉石,人们被他的话迷住了,再看那玉,眼中
    就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和敬畏的表情。
    的确是一块珍贵的美玉啊。
    有人问:这玉石要多少钱?
    他一摊手:买卖不在钱多少,而在缘分。有心认这玉的,掂量它值多少钱,
    报个价。识货的,不访说说看,它是不是一块独一无二的美玉。
    刚才打水的那个汉子,挤出人群,走到井边水桶处,用手掬了些水。他将水
    一滴滴洒在玉石上。水滴像被玉石吸住了一样,凝成一颗颗晶莹若石榴籽一般的
    颗粒。
    美玉啊,人群中不少人由衷地赞叹!
    一直蹲在卖玉人旁边的一位三十多岁的面红如鸡冠,目圆如猫眼的汉子用袖
    口抹去玉石上的水珠,然后,站起身,对着刚升起的太阳,将玉石高高举了起来。
    迎着阳光,子贡看到,那玉石通体剔透,绿光闪烁,他心里不由得暗暗惊喜:
    好玉啊!
    看着这块美玉,条件反射似的,子贡摸了下腰间玉佩,不由想到了外祖父蘧
    伯玉。
    子贡命中与玉有缘。母亲蘧莹,名中含玉。他母亲临产前,父亲端木巨在大
    门口搭起高台,在台上放了桑弓,备了草箭。当他降生落草后,父亲登上高台,
    张弓引弦,奋力将六支蓬草长箭分别射向天、地和东、西、南、北方向,祈愿儿
    子将来顶天立地、志在四方。贺庆那天,卫灵公命宫里人送来了贺札和贺礼,贺
    礼是凤麟玉佩,喻凤毛麟角之意。为纪念国君为儿子送的玉佩盛事,父母为儿子
    取名赐,字子贡。
    父亲端木巨是卫国外交商务使臣,经常出使列国,子贡和母亲多在外祖父蘧
    伯玉家居住。外祖父是位享有玉德的贤大夫,他爱玉、收藏玉、研究玉。在子贡

    刚懂事时,外祖父就对他说,玉是无与伦比的美物、宝物;是通天地、识人性的
    灵物。子贡从此便对玉产生了无比的热爱和向往。渐渐长大后,子贡决心学玉,
    他向外祖父请教玉的知识。外祖父说,学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要学玉的人,
    要先懂得华夏历史。于是,外祖父经常给他讲三皇五帝、讲武王分封、讲《周礼》。
    华夏历史讲了好长时间后,外祖父说,学玉的人懂了点儿华夏历史还不够,还得
    懂华夏地理。于是,蘧伯玉开始讲大周朝地理,讲白如羊脂、黄如金粟、红如鸡
    冠、黑如点漆的昆仑软玉;剔透明亮的岫岩玉;色泽艳丽的独山玉;击之音质优
    美的灵山玉。外公讲给他这些时,还会交给子贡一快玉,叫他一边听讲,一边释
    读手中的玉。
    接下来,蘧伯玉向子贡讲华夏文化。外祖父说,一个不懂华夏文化的人,是
    不可能真正懂玉的。外祖父讲玉字的来源:玉字始于甲骨文和钟鼎文,在现有文
    字中,从玉的字有几百个;外祖父讲在华夏文字中,描绘形容珍宝的词儿,大都
    与玉有关,人们起名字,喜欢起个和玉有联系的名字。这时,子贡便联想到了外
    祖父蘧伯玉的名字,母亲蘧莹的名字,他端木赐的名字。
    外祖父还讲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忘不了的是外祖父讲的一个久远故
    事:周武王灭商王朝时,殷纣王的哥哥徽子启眼看大势已去,就命手下人将他反
    绑住双臂,然后,徽子启嘴里衔着一块玉璧,去向周武王投降。徽子启身后的士
    卒将帅身穿孝服,车上拉着一具棺材,跟随着主人。周武王见徽子启来投诚,亲
    自给徽子启解开绑绳。周武王收下了徽子启嘴里衔的玉璧,下令焚烧了他拉来的
    棺材。周武王不但没杀他,还用对待卿大夫的礼节接待了他。之后,还给了徽子
    启封地。
    子贡感到,外祖父讲的很有意思,但都太远,太飘渺,太神秘,不怎么切合
    实际,没教他怎样辨玉识玉。
    蘧伯玉看外孙急躁的情绪说,别急,别急。要想学玉,还要学华夏艺术,不
    懂华夏艺术,怎么能真正懂得玉呢?
    于是,蘧伯玉交给子贡一块玉。
    子贡接过玉,突然惊讶地叫起来:外公,这不是玉呀!
    蘧伯玉听后开心地笑了,他站起身,拍拍外孙的头说:赐啊,从现在开始,
    你可以学玉了。

    子贡兴奋得跳了起来:我可以学玉了。我可以学玉了。
    蘧伯玉拿出一块玉璞。初看,玉璞粗糙难看。他对外孙说,玉是山川精华,
    上天恩赐的宝贝,通人性情的灵物,黄金有价玉无价。但玉再美,也是玉璞雕琢
    出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琢磨璞玉,美玉出焉;琢磨君子,
    圣贤出焉。璞玉虽然有美的本质,如不雕琢,就和普通的顽石没啥大的区别;人
    也一样,立身正,万事玉成;立身败,万事瓦裂。鲁国有位圣贤,名叫孔子,孔
    子将玉比作君子,称玉有六种君子美德。外甥啊,学玉就是学做人。你是块可雕
    可琢的玉璞,要成大器,就去求教孔子,拜孔子为师吧!
    几天后,子贡踏上了去鲁国求学的道路。
    人群中一个膀阔腰圆的富翁模样的人说,玉倒是块好玉,但也值不了多少钱,
    顶多二十两金。
    卖玉人摇头,然后吐出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一百两。少一百两我不卖。
    这么一块石头,竟要一百两黄金,是不是在开玩笑啊?猫眼汉子漫不经心地
    说,这些天,我正琢磨着要雕琢一些小摆设,刚才我举起来看了看,这料还凑合,
    你如果愿意的话,我比这位先生说的再多出五两,二十五两金如何?这个价,贵
    是贵了点,倒也省去我不少东跑西颠到处找原料的时间。
    卖玉人不屑地说,我是等着用钱,才要一百两。我刚才说了,这是块通人性
    的玉,我要这个价,它这会儿都在骂我哩,骂我糟践它呀。
    卖玉人说着,从猫眼汉子手里要过玉。
    猫眼汉子笑了,说,哟,蒙人吧。要不,就是你太喜欢这玉,对它有了特殊
    的感情,恋上了。可它,只不过是块玉石,哪里会有什么灵性。
    猫眼汉子又从卖玉人手里抱过玉石。他用手摸着玉石,像抚摸着心仪女人润
    滑细腻的面容。他的心怦怦直跳,说,我一是图省事,二是看上了这玉的颜色,
    才剜心割肉一样出大价钱给你啊。
    不买就不要买,我也没硬要卖你。卖玉人一边说,一边将玉石又要了回来。
    猫眼汉子急了,说,不卖就算了,哪里找不到这样的石头。说着,站起身,
    装出要走的样子,可他像被这玉石吸引住了一样,旋即又折回身,大声问:我出
    三十两!你卖不卖吧?
    卖玉人坚定地摇头。

    原先那个肯出二十两的膀阔腰圆的富翁看这猫眼汉子搅了他的买卖,很生气,
    为了挽回这买卖,就对卖玉人说,四十两,我买了。说着,就从猫眼汉子手里抢
    过玉石。
    猫眼人一双猫眼睁得溜圆,抱紧玉石不放,说,我也出四十两,这玉我要定
    了。
    富翁看着猫眼人的贪婪样子,赌气地说,我出四十五两,我要定了。
    围观的人群中,不少人看到了这玉的价值。凡是有钱的,都加入了争购的行
    列。一个弯腰驼背的老头说,老夫出五十两。
    一个高瘦的中年人抢着说,七十两,我要了。
    高瘦男人看到别的人没了声音,就想从猫眼男人手中要玉石。猫眼男人脸上
    露出了慌乱神色,他更抱紧了玉石,说,我出七十五两。
    膀粗腰圆的富翁成心和猫眼汉子作对,喊道:八十两归我了。
    高瘦男人喊:九十两。
    猫眼男人脸上冒出了汗:九十五两。
    富翁发了狠,高举的手往下一劈:按卖主说的,一百两就一百两。
    人群中顿时静了下来,富翁认为没有人竞争了。两眼直视着猫眼汉子,以胜
    者的傲气去拿玉石。
    猫眼男人看到这种情况,把玉石抱得更紧了,说,我出的也是一百两,这玉
    石我已经卖下了,你们谁也别争了。
    富翁不示弱地说,是我第一个出的一百金,它应该归我,而不是你。请你把
    玉石给我。
    不,应该属于我,我出价也是一百金。几个人就去猫眼人怀中抢玉石。
    猫眼汉子没想到会出现这种争购局面,只见他眉一皱,躲闪着人,他突然失
    声地哎哟叫了一声,玉石咕咚一声落在地上。
    猫眼汉子惊慌地察看玉石,玉石碰伤了一块。他忙推卸责任说,都是你们乱
    抢的结果,你们赔人家吧,反正我是不要了。他抱起已有斑痕的玉石,往膀阔腰
    圆的富翁面前一送说,你不是争着要吗?给。
    富翁后退一步说,我要的是刚才的好玉,不是现在的残玉。玉是从你手里摔
    坏的,你要了得了。说着,抽身就走。走不几步,扭头对卖玉人说,先生,他摔

    坏了你的玉,他不要就不要放他走。
    卖玉人果真扯住了猫眼汉子的衣袖。刚才参于争购玉石的人,为免遭麻烦,
    像炸开的马蜂窝一样四散开来。
    卖玉人的神色有点慌乱,他将猫眼人的衣袖攥得更紧了:你刚才说,这玉你
    要定了。
    猫眼人说,我是说要定了,我没说不要呀。
    卖玉人稍微放了心,扭猫眼人衣袖的手松了。
    这样行不行,您先赊给我一个月,就一个月,我一两黄金也少不了您的。
    卖玉人惊愕地说,这怎么行?我还等着用钱哩。
    猫眼人说,二十天,缓二十天给你行不行?我没现钱呢。
    卖玉人气得白了脸,一拉猫眼人的胳膊,愤愤地说,没钱你争我的玉、占我
    的玉干什么?你还摔坏了的我的玉,吓跑了真正想买我玉的人,你是个什么人
    呀?
    我是真正爱这玉石的人。真正要买你玉石的人。我说话算数,缓二十天,就
    给你钱。
    不行,我有要紧事,等着用钱,十万火急!一天也不能赊,一天也不行!
    看热闹的人又涌了上来。人们纷纷指责猫眼人:你没现钱,就不能搅了人家
    的生意。更不该摔坏了人家的宝贝。
    待二十天,我给你一百一十两黄金行不行?面对众人不满的眼光、尖刻的责
    备,猫眼汉子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向卖玉人央求。
    卖玉人摇头:不要说我不认识你,就是认识你,你拿着我的玉,要是远走了,
    高飞了,我往哪儿去找你啊?
    卖玉人这句话提醒了围观的人,便有人问猫眼人:你是哪里的人?
    你的口音好像不是这里的人啊?
    经这一提醒,众人都怀疑起猫眼人的来路是否地道。
    卖玉人更惊慌了,他又扯着猫眼汉子的衣袖说,你既然要不起我的玉,又摔
    坏了我的玉,你总得赔偿我的损失吧。
    这时,子贡走进纷乱的人群中,对卖玉人说,先生,不要急。我看这位先生,
    是真心喜欢上了你这玉,喜欢到连自己支付金钱的能力都忘了。看来,他不是成

    心坏你的买卖,是太爱你这玉了。
    猫眼汉子感激地看着子贡,说,这位大哥说的是,我就是惜玉如命的人,竟
    忘了手头没钱。
    卖玉人看子贡气度不凡,一下子拉住了子贡的手说,先生,您可得给我主持
    个公道啊。他尽管不是存心捣乱,可他摔坏了我的玉,吓跑了真要买玉的人,搅
    黄了我的买卖,却是事实啊。
    子贡蹲下身,摸着玉石。玉体滑润而清凉。他心里感到有种说不上来的熨贴,
    看着上面的斑痕,心疼地说,是可惜了,可惜了。子贡抬头对卖玉人说,看先生
    的神态,的确等着用钱。他用征询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人说,要是没人争,我将这
    玉请走好了。
    卖玉人听了子贡的话,试探着说,先生还肯出一百两的价格吗?
    子贡点头:那就烦您随我到舍间取钱。
    卖玉人的脸上立时浮现出惊喜,抬手施礼说,谢先生。
    围观者见此人如此慷慨仗义,都心里佩服,连连称赞:这位先生,遂了卖玉
    人心愿,解了损玉人之难,真是位贤人啊!
    猫眼汉子脸上的窘色悄然退去。看到子贡搬起玉石时,他脸上显出对这玉恋
    恋不舍的神情。他说,先生,我能帮您将这玉送到贵府吗?
    子贡点头。
    当卖玉人拿到金子要离开子贡府时,对子贡说,先生。现在,这玉,已是您
    的了。我还能再摸一摸它吗?
    当然可以。
    卖玉人动情地摸着玉,像摸着他的孩子。这时,玉石上蒙了一层细密的晶亮
    水珠。他发着悲腔说,先生,你看,这玉真有灵气哩!它流泪了,流泪了。它舍
    不得离开我呀。
    卖玉人说着,眼里禁不住涌出了难舍难分的泪水。
    送走了卖玉人,猫眼汉子还不肯走,他对子贡说,这是块美玉,能雕琢出稀
    世珍品。先生,是我给你揽下了这块美玉啊。我是宋国人,叫监止子。我监止子,
    其实是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只身来到卫国,就是来淘金赚钱的。我是玉工,我
    识玉。先生,我还知道,你是行商列国、富甲天下的子贡。你尊姓端木,贵名赐,

    鸿字子贡对不对?我还知道,你是孔子弟子,深谙玉理,占了先机,掌控着大周
    百十个诸侯国宫廷玉器的多半个巿场。从国君礼冠五冕,到朝中祭祀天地四方的
    璧、琮、圭、璋、琥、璜六器,恐怕多出自您的端木玉场。先生,你说说,眼看
    着到手的宝贝又落入别人之手,该是什么心情?我不会感谢你,只会恨你,恨你!
    我恨天底下所有富有的人,更恨我自己,更恨天底下所有的不争气的穷光蛋。为
    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因为,眼看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白白地,无可奈
    何地失掉了。这昏暗的世界,对穷人,对富人,是多么不公平啊!
    子贡拿出十两金子,对监止子说,先生,你将这些金子拿去,或许,它会对
    改变你的命运有所帮助的。
    监止子收了金子,像收拾自己的金子一样坦然。他装了金子便走。走了几步,
    又转身对子贡说,我不仅不会感谢你,相反,你还应该感谢我。那块玉石,会给
    你带来多少利润,你很清楚。这十两金子,是那利润的九牛一毛,所以,我不感
    谢你。别了,子贡先生。
    监止子说过,扭身决绝地走了。
    子贡看着监止子的背影,自语道:监止子,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意思的人。
    羊脂玉
    原宪在饥寒交迫中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子森葬了父亲后,烧掉了父亲所有
    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中除了《诗》、《书》、《礼》、《乐》之类的书册,便是父
    亲受业孔子时的笔录。简册在父亲坟头还没完全化为灰烬,子森便踏上了乞讨之
    路。
    子森白天在卫国一个名叫黎阳的小城乞讨,晚上在沿街店铺的屋檐下栖居。
    一个雪天,子森没有讨到一口吃的,他连冻带饿昏倒在一座财神庙前,醒来时已
    是傍晚。借着灰苍苍的雪色,他隐约看到庙门前的一头石兽的嘴里衔着个明晃晃
    的东西。他从雪地上爬起来去看,只听噗地一声,那明晃晃的东西从石兽嘴里掉
    进了雪窝。子森从雪窝里摸出那东西,仔细分辨,不由惊喜得叫起来:羊脂玉。
    羊脂玉。
    子森用这块意外得到的羊脂玉,兑换成刀币,先在城郊买了两间房,又拜一
    位卖酱菜的老翁为师,学起了制作酱菜手艺。不久,他学成回家,自己做起了卖

    酱菜生意。他每天五更挑上酱菜担子去城里卖。
    子森的生活一天天活泛起来,不久,他娶了媳妇,接着生了儿子。子森决心
    要靠自己的勤劳,改变受穷的命运。可是一天他正制作酱菜时,两个蒙面人冲进
    他的房屋,将他的钱财洗劫一空。子森又陷入极端的贫困之中。
    一个飘雪的傍晚,子森想起从石兽嘴里捡到羊脂玉的那个雪天。子森鬼使神
    差般地来到财神庙门前。奇迹再度发生。石兽嘴里衔的一个洁白透亮的东西掉进
    了雪窝。子森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他急三火四地从雪窝里摸出那东西一看,
    果然又是一块羊脂玉。他十分惊喜地将宝玉放进袖筒,正转身要走,石兽说话了:
    在你到家之前,只要你拿得动,可以随意让玉石增大。但要记住,背到家,玉石
    才是你的。
    他叩谢了石兽。刚上路,他从袖管里取出玉石,迫不急待地对玉石连连说,
    大大。玉石在子森的手心里神奇地大起来,分量也明显加重了。重得使他不得不
    用两手抱着这块玉石走。他还想让玉石再大些,就又对玉石说,大大。玉石又大
    又重了许多。子森不得不将沉重的玉石扛在肩上。左肩扛累了,再换右肩。子森
    想:有了这么大一块羊脂玉,就可砸死穷根儿,登上荣华富贵之门了。子森不由
    想起父亲在世时曾受到子贡羞辱的一幕:
    那年冬天,父亲的师兄大商人子贡骑着枣紫色的高头大马来到他家。他家实
    在太寒伧了,破落的院子里仅有两间茅屋,蓬草编织的屋门挡不住风寒,四处透
    亮的墙壁上用没底的破翁充当窗户。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父亲原宪出现在子
    贡面前时,子贡吃惊地问:贤弟病了吗?父亲听了子贡的话,反感而自傲地说,
    没有财物叫做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如今,我原宪是贫,不是病。子贡连
    连向师弟道歉,他放下带来的礼物要走。原宪却拒绝接受子贡的礼物。子森不满
    父亲对子贡盛气凌人的态度,不理解父亲和子贡同为孔门弟子,一个为何那么富
    有,一个为何穷得一贫如洗?他送子贡出门,向子贡讨教。子贡对他说,你父亲
    说的,也对,贫不是病。但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却是病啊。
    现在,有了这么大的宝玉,我子森可以摆脱穷病了。说不定可以富过当年嘲
    笑父亲的子贡哩。
    子森想到这里,他对着肩上的玉石又高喊两声:大大。肩头的玉石听了他的
    话又大又沉了许多。谁知,在他过一个石桥时,脚下一滑,一下子跌在雪地上。

    在子森倒地的一刹那,洁白灵透,温润细腻的羊脂玉一下子变成了一块黑黝
    黝的巨石。
    当子森的儿子找到他时,儿子看到一块巨石压在子森的背上。儿子揿掉
    父亲背上的巨石连呼父亲。
    子森醒来,万分羞愧地对儿子说,子贡说得对……求富……要有道;贪
    心……不可为啊。
    说过,子森永远闭上了双眼。
    越王剑
    齐国都城端木府邸。
    子贡在欢度自己的六十岁生日。来祝寿的人们相继离去,子贡执意挽留远道
    而来的朱公和西施夫妇。
    在客房,两个昔日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今日商海中的巨子豪富,说道的尽是
    人间沧桑,世事更迭。
    勾嬛安排西施去休息后,子贡引朱公来到他的书房。
    朱公看到橱柜和几案上一摞摞的简策,惊愕地叹道:这么多书籍,贤弟不愧
    是孔夫子的高足啊。
    朱公顺手翻起书案上摊开的《春秋》,他看着欲断未断的简策韦编说,孔子
    晚年喜《易》,韦编三绝。子贡贤弟也要续夫子佳话吗?
    子贡说,每逢翻此简策,我便想起先生绝笔获麟时的情景,夫子的音容笑貌
    便浮现眼前。
    朱公合上《春秋》点头。当他想去几案上翻看其它书简的时侯,目光却被几
    案旁边的剑台吸引住了。看着剑台上的宝剑,不知怎的,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但
    很快镇定下来。他上前几步,按住剑鞘,刷一声抽出宝剑。立时,剑身上似有七
    彩流星跳跃,璀璨耀眼。
    越王步光剑!朱公脱口说。
    朱公好眼力。子贡赞叹。
    当年,我记得越王要赠你步光宝剑和百镒黄金、两匹宝马,你什么都没有收
    啊。莫非我记错了吗?朱公疑惑的口吻似问子贡,又像问自己。

    朱公没记错。
    那么,这宝剑是越王后来赠予你的了。
    子贡点头:是的。仁兄有所不知。子贡叹了一声,要讲这宝剑的来历,我
    先给仁兄介绍一人。说着,他起身唤来勾嬛 。
    朱公笑说,看来,得此宝剑与尊夫人有关。
    子贡点头说,她是越王勾践的妹妹勾嬛。为躲避战乱,她隐藏身世,从小便
    随姑母生活在卫国。
    朱公大为错愕,埋怨道:子贡贤弟,这么多年,你怎么一直瞒着我呢?
    子贡没答朱公的问话,把脸转向勾嬛,然后指着朱公说,这是曾辅佐王兄二
    十年的范蠡大夫啊。
    这一下轮上勾嬛吃惊了,她埋怨道,你过去怎么不曾告诉于我?
    子贡解释:朱公当年远离王兄,隐姓埋名,但他和我不仅没断绝交往,反而
    关系越来越亲密。朱公信得过我,我若此前对你说出朱公的身份,就失信于贤兄。
    我如将你的出身早先告诉朱公,朱公恐怕就会出于警惕而疏远我,我就会失去仁
    兄和朱公。现在好了,王兄离世已经五载,往事已成烟云。此时去掉掩饰,坦露
    真相,岂不更好?
    朱公听了子贡的话,心生感慨:端木贤弟是多么诚信仁德的人啊。他无比感
    激地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足矣。
    朱公又看了一眼步光剑,心中不免一阵伤感。当年,和自己一起辅佐越王勾
    践的文种,在灭了吴国之后,范蠡对文种说:我们该走了,不然,越王会加害我
    们的。文种不信。范蠡又给文种写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
    破,谋臣亡。可与越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安乐,子今不去,祸必加之。文种阅
    信后仍不予理会。结果,范蠡离开越王不久,就听到了文种的噩耗。
    越王疑心文种不忠,召见文种说,你的七条计策我用三条就攻破了吴国,剩
    下四条,你带着到地下去帮助我故去的先王吧。
    越王说罢,将自己的步光剑丢给了文种。文种含泪挥剑自尽了。
    假如自己不及时离开越王,越王恐怕也会丢一柄剑赐我自刎呢。朱公想着,
    将剑慢慢地插入剑鞘。
    子贡知道范蠡心中在想什么,叹口气说,不用寸兵,化干戈为玉帛,是我人

    生追求的一大境界。所以,那年,越王赠我宝剑时,我谢绝了。十几年后,我却
    不得不收下这把宝剑。子贡便讲起这宝剑的来历:
    越王病危时,子贡和夫人勾嬛去看王兄。已病入膏肓的越王对子贡说,我
    在十分贫穷的越国,继承了父王允常的勇德,结交了文种、范蠡这样的大夫,又
    从贤弟良策,使本国由弱变强,反败为胜,踏平东吴,横跨长江,挥剑淮河,扫
    晋伐齐,称霸一方。妹婿是孔门高徒,当今大儒,能否采用《春秋》笔法,阐述
    我强越之事呢?越王说着,将他的佩剑赠给了子贡,然后双眼一闭,驾鹤而去。
    范蠡说:越王临终之托,子贡贤弟义不容辞,越吴之事,是非曲直,云来
    雨去,阴晴圆缺,如实记述下来,后人可鉴,功德无量啊。
    子贡叹道:自古以来,人们遵重道德文章,将有道德文章名重一时的人称为
    素王。如此大事,我怕心有余,力不足,才不及啊。
    范蠡离座起身,动情地说,贤弟谦虚了,你身通六艺,足涉八荒,目及天下,
    若著书立说,定能笔滚雷霆,策涌云雨。
    子贡站起身:谢兄鞭策。
    子贡从几案上拿出一束简册说,不怕朱公笑话,我真有心秉笔书写吴越之事
    呢。今天,留您住下,就是想请您指教一下。说着,将简牍递给朱公。
    朱公惊喜:原来,贤弟胸有成谱了。
    《越吴记事纲要》跃入朱公眼帘,他急切认真地翻阅起来。阅毕,朱公肯定
    了子贡的构思,指出了几处不当之处。另外,建议增加《宝剑卷》。范蠡还喊来
    西施,夫妇二人给子贡提供了不少世人罕知的吴越宫庭内部的珍贵素材。
    自此,子贡渐渐沉浸在著述《越吴记事》的乐趣之中。
    这天,子贡书写到深夜,勾嬛劝他休息,他却取出步光剑,来到院子里舞
    了起来。
    步光剑发出璀璨的光。
    舞了会儿剑,子贡回到书房,将步光入鞘放上剑台,然后净手执笔,在《越
    吴记事•宝剑卷》的标题下写道:
    昔者,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常佩之剑,为步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小说】春秋四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eg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