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13岁的毛泽东对史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左丘明的《左传》到司马迁的《史记》,从王世贞的《纲鉴》到顾炎武的《日知录》,他都进行了认真研读。这些史书不仅仅大大丰富了他的历史知识,而且作者的治学态度和爱国思想,也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以后,毛泽东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越来越浓,这种兴趣与日俱增,使他受益匪浅。
少年毛泽东不但喜欢读书,而且善于思考。毛泽东读了许多旧小说,有一天他忽然发现,这些旧小说写的多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却没有他熟悉的农民。对于这个问题,他整整思考了两年,之后最后认识到,写书的人不是农民,他们不了解农民,也看不起农民,自然就不会写农民。毛泽东感到这实在是不公平。
当时,毛泽东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叫《盛世危言》,这本书的作者郑观应是中国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他写这本书前后用了30年的时间。书中所宣扬的变法革新思想、富国强兵之道,令毛泽东眼界大开、耳目一新,对毛泽东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还阅读了超多宣扬新思潮、呼吁拯救国家的书籍。在读了一本揭露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欺压中国人民的书后,毛泽东的情绪再也无法平静了。
少年毛泽东已经强烈地意识到,拯救处在危难之中的国家和民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从此,他更加认真地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期望寻求到救国救民的真理。
由此,毛泽东继续求学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本来为了让他继承家业,父亲执意要送他到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但毛泽东决心已定,他坚持外出求学。他从表兄那里得知,县城有一所新式学堂,在那里可受到新式教育。为了说服固执的父亲,他搬来众多的说客为他说情。最后,父亲最后被说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