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的文字总是万分贫瘠的,思想是干涸的,但我想以我的所见所闻阐述我的感受,仅此而已。
我总是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地提笔书写着内心的温柔,关于那暖暖的午后、日出、黄昏与日落、还有那最爱的寂静深夜.....自己爱的一切一切。这些美好的事物总是会把人带到温暖的路上。所以我一次次按捺住内心的荒芜,深知岁月当是撕书人,以至于我才如此惶恐的一遍又一遍的临摹着自己的文字。
其实,以前我总是不爱读书的,因为总觉得读书人有一股让人讨厌的酸腐味,记得接触最早的书籍大概就是《怖客》—作为新青年期刊出版物的杂志,现在好像更名为《新锐阅读》—恐怖故事连载期刊。现在想来,无非只是被当时的故事内容所吸引罢了,甚觉毫无情感价值可言,只不过是满足学生时代对奇闻异事的好奇罢了,实则从其中吸收到的精神慰藉却是寥寥无几。对于自己的读书能力觉得有些怀疑,因为在上大学之前自己根本没有读过真正意义上的书籍,而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忙于学业,没时间去涉猎其他的新事物,现在想来,说这话只不过是让自己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看得过去而已,其实只是自己不愿去探寻,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精神世界的极度匮乏罢了。
当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内心总是保持戒备着的,不愿交流,但是看到他人的侃侃而谈,说不羡慕是假的,所以想读许多书籍,来慰藉自己缺失多年的求知欲。说实话,一开始读书只是想着雄辩和当他人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时驳斥他人,让他人的观点与自己保持一致。渐渐地才明白,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当我们学会思考和权衡的时候,我们便能知晓许多事情其实都可以处理的游刃有余;不轻信也不会不盲从,有主见的标签,是真的需要你通过层层历练才可以被铭记。
慢慢读书、慢慢学会理解、慢慢完成自己的蜕变,读的书多了,慢慢就会发现自己面对时间绝情般的飞逝而过,你会懂的每一次在寂静中寻找到的机会;在黄沙极尽缠绵的罗布泊,不会做一个泪流满面、哑声的歌者,而是通过自己的句句斟酌用文字的力量重现当初的“东方庞贝”;在清静之地的西藏,感叹的不仅仅是生死,而是明白世间一切只不过是三千大世界内的转化而已。如此,便觉欣然,把文字当做宣泄的途径,有最沉重的表达,有最理想的慰藉。通过阅读补天然之不足,造就完全之人格。
作为理想主义青年,现在对读书总该是着了迷的,理想主义青年总该通过文字构建理想主义王国,即使自己在生活中低了头,但理想主义青年内心的火永远不会熄灭,只会越燃越旺,让自己在风声鹤唳的日子里乐此不疲地狂欢烂漫;手无寸铁仍企图凭借一腔孤勇与生活叫嚣。理想主义青年总该会为每一次日出、新一轮明月的升起而欢呼雀跃着。
行文至此,总该停笔,凌晨四点到日出之时想了许多,收回感慨的念头,又将视野抽向地平线的那边端详了许久,我明白,日出之时,理想主义青年该脱胎于昨夜的沉沦,向着未来前行,真正不羁的青年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有着国王般的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