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坐地铁,经常会听到此起彼伏的言语争吵,甚至这点那点的肢体冲突。
“别挤我。”
“我没挤你,他们挤的。”
像这种口角冲突的多。
“别扽我。”伴着扽回去的动作。
“我没扽你,是被他们挤的。”好一点的就回一句,差一点的就直接干架了。
像这种肢体冲突的也不少。
在争执时谁都有理,但是若谁都不退让,不相互包容,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心情,甚至可能是一生的噩梦。例如,刚发生的武昌面馆杀人事件。例如,2015年温州火锅店女顾客被毁容事件。
我们习惯性地会同情伤者,但是反过来想,如果在争执时,能够互相退让一步,就不至于如此。网上也是各有发声,有文章说“远离垃圾人”,有文章说“别说恶话,因为有些恶果你承担不起”。其实,就在于一个包容和体谅,如果我们不仅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更能将其付诸行动,那我们身边遇到的也都是相互礼让、和蔼可亲的人,而不是出言不逊、大动干戈的“垃圾人”。所以,你身边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
这就是心理学常说的“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用的往往是“反黄金法则”:我怎么对别人,别人就应该怎么对我。所以认为,我对别人好,别人就该对我好。因为这个错误思想的指导,导致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其实,完全不需如此。因为,你控制不了别人,所以,他人的反应你大可不必太在意。而相反,你控制得了自己,所以,当你微笑予人时,自己是开心的就行了;当你帮助予人时,自己是快乐的就行了。何必拿他人的反馈来惩罚自己呢?难道要别人冲你笑,你才开心;别人说谢谢,你才快乐嘛!自己的心情自己掌控,不要交给别人,因为交给别人便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而自己做主便可以时时调整。
其实,于生活,如此;于工作,也如此。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抑或是在社会上,如果我们心里装的是阳光,那便照到哪里哪里亮,而在阳光下,我们身边的、我们遇到的便都是谦谦有礼的君子了,何谈不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