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

作者: 漫步_d0d4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06:27 被阅读0次

痰饮的形成

      痰饮的生成大都是由于外感六淫,或者内伤饮食及七情内伤等原因而形成。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肺、脾、肾以及三焦等脏腑气化的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发生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形成。由于肺、脾、肾以及三焦对水液的代谢过程关系密切。肺主宣降,能调水道,敷布水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的道路。所以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都可以聚湿而生成痰饮。当痰饮形成后,饮一般留积于肠胃、胸胁及肌肤,而痰则可以随气机的升降而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说法。

痰饮的病证特点

      痰饮形成之后,由于所停滞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就并不一样,阻滞于经络的,就影响气血的运行和经络的生理功能。停滞于脏腑的,就影响脏腑的功能和气机的升降。

痰的病症特点是

      阻滞在肺者,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者,因心血不畅,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者,则可导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部者,可见眩晕、昏眩;痰气凝结于咽喉者,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类之症。

饮的病证特点是

      饮在肠间者,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者,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者,则见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者,则见于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中医判断痰饮病证,除了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之外,还要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体证全面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相关文章

  • 痰饮

    痰饮总括 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 痰饮 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

  • 痰饮

    痰饮的形成 痰饮的生成大都是由于外感六淫,或者内伤饮食及七情内伤等原因而形成。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肺、脾、肾以...

  • 中医内科学-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

  • 病因~痰饮

    痰饮指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这是广义的痰饮,其中痰和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它...

  • 病因~痰饮

    痰浊一旦凝聚,气机便更受阻滞,故可结为肿块、结节。初起与体内阳气虚衰或情志抑郁,脾运失健,不能运化精微以致痰浊凝聚...

  • 2017-07-15

    课后小福利: 1、 头晕,饮食少,感觉胸口逆满。 原因:胃中有痰饮。 方法:温化痰饮 方子: 苓桂术甘汤 茯苓...

  • 神奇的炮制

    法半夏: 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姜半夏: 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

  • 痰饮水湿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强则五脏强,脾胃弱,则五脏皆弱。

  • 尤在径论治“痰饮”

    导读:“久病多痰”、“怪病多痰”,痰饮易结难消,该怎么办? 尤怡论痰饮的治法,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并广泛地汲...

  •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六、痰饮、瘀血导致的疾病

    痰饮和瘀血是中医学的特殊的病因概念。一般来讲,痰饮和瘀血都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作为继发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痰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hc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