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70岁了,他从没想到,自己会以一种“跑了”的方式火起来。
在第一财经的采访里,曹德旺提到了在美国投资6亿建厂,并提出国内企业税收负担太高。随后,一篇名为《曹德旺跑了,宗庆后还会远么?》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由此带来了“别让曹德旺跑了”等一系列讨论。
面对众多媒体频繁提问“他们说曹德旺跑了?”曹德旺本人自嘲式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我什么时候跑了?”“我曹德旺70岁了,往哪里跑?”” “我跑,是不是脑子短路了?”
尽管对于曹德旺的讨论和之前李嘉诚跑了的讨论性质并不一样,但面对新浪新闻时,曹德旺是这样回应的——“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他并认为,“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
曹德旺:有种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克服困难!
曹德旺没有想到会以一种“跑了”的方式火起来。他一直以低调的形象出现,偶尔高调也是在他做慈善的时候。这33年来,曹德旺做的公益捐赠累计已达到70亿,因此他被媒体称为“首善”。
不久前的一个采访,让曹德旺意外成为这几天舆论的焦点。在这个采访里,曹德旺提到了在美国投资6亿建厂,并提出国内企业税收负担太高。
由此带来“曹德旺跑了”、“别让曹德旺跑了”一系列讨论。面对新浪新闻时,曹德旺情绪激动。他内心里希望中国看到目前的投资环境问题并且要纠正。
新浪新闻:有人说你跑了。
曹德旺:****我什么时候跑了?我在美国建厂20年前开始。这几年美国投资的同时,配合美国的战略,在美国项目开通的时候,我在天津的项目也开通。我在苏州工业园区刚刚拿了一块地。曹德旺跑到哪里去?
新浪新闻:你去美国投资十几亿美金的事已经被传遍了。
曹德旺:我们所有对外的投资,都是经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批准的。有什么错的?我们是全体产业的供应链,我们做玻璃的,都随着汽车厂走。汽车厂去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新浪新闻:你接受采访说的话,是你的原意吗?
曹德旺:****一点都没有错。我认为我是正确的,警告中国人你一定要小心,要考虑如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不要整天不着边际的胡说八道。
你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中国的这些企业都倒完了怎么办?我只是说要注意美国有些方面条件要比中国好。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但不等于说不出去投资。因为你想变成全球公司,必须在国外投资。
新浪新闻:现在国内的投资环境真的如你所说,让企业家不好呆吗?
曹德旺:投资环境其实也没有,大致相同。但应该承认成本是需要的,中国人现在要去抓这个问题。中国就是中国人的中国,必须把它建起来。
新浪新闻:去年香港李嘉诚走了。
曹德旺:****我跟李嘉诚不能比。我不做房地产,我不为钱,我捐了八九十亿给中国,我赚的钱也是捐掉。为什么拿我跟他比呢?我是实业家,对那些为了钱的人不屑一顾。
新浪新闻:那你会搬走吗?
曹德旺: 我不就是在中国做一个私营企业家嘛,为什么要搬走?我根本那些话是告诉中国人,外面的投资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要注意这些事情,跟人家接轨。我们有种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克服困难。
新浪新闻: 你刚才说在美国投资的同时,也在国内开项目。
曹德旺:我是制造业全球供应链。按照我的生意战略,我必须具备全球化供货,才能在中国生存。中国做汽车玻璃的,属于全中资企业,有资格参与国际竞标的,总共不超过2家。一家是我。那中国企业只能单单在中国做,走出去不走出去?
新浪新闻:你的话被人热议,是否担心影响你的企业?
曹德旺:****我站得正,做得正。我自己办厂三十年,有二十几年是福建的纳税模范,国家对我还是有信任的。
新浪新闻:看来这事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曹德旺:这对我说,一点都没有什么影响。他要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也很随意,因为我知道我的命运靠我自己掌握。我没有做什么对不起这个国家的地方。
难道我一定要把形势说得大好,大家才开心?
另外,北京时间19日晚,远在欧洲的曹德旺接受了公司秘闻(ID:high3c)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连线专访。
采访中,曹德旺说,他之所以公开讲中国企业税负、成本太高的问题,并非在抱怨,也不是要跑。“难道我一定要把形势说得一派大好,大家才开心?我实事求是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们就要批判我,说我对中国经济太悲观。”
“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曹德旺称。
以下为公司秘闻的专访节选:
“美国电价约3毛,中国6毛多”
公司秘闻:此次在美国投资建厂是基于什么样的契机?
曹德旺:福耀是做汽车玻璃的,我做了30几年的汽车玻璃,国外8大汽车制造商都是我的客户,最初签约时,他们只是在中国买我的玻璃,因为我在其他国家没有工厂。
2009年,德国大众要求我们作为供应商2012年前必须在俄罗斯有工厂,那我们2012年就在俄罗斯建成一个厂;2012年,通用公司又要求我们,2016年12月之前必须在美国建一个工厂,并且2017年1月必须在美国供货。
这个时候福耀已经是通用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了。准确来讲,一开始决定去外面建厂是我们答应人家的,不答应生意就没法做。
公司秘闻:10亿美金的投资是怎样构成的?
曹德旺:在俄亥俄州建的汽车玻璃工厂投资6亿多美金,在其他两个州建了配套的上游材料工厂和仓库,花了3亿多,总共加起来10亿美金。
公司秘闻:能不能讲讲,投资建厂前期的实地考察的过程?
曹德旺:2013年开始,我们就在美国各地考察。各个州都知道我们福耀要来美国建厂了,几个州的招商局跑到福耀,抛出很优惠的条件,希望能吸引我们。
比如,我在俄亥俄州建厂房,18万平方米,675亩地,卖给我1500万美金,俄亥俄州政府给我们各种补贴,目前第一笔补贴就有1500万左右。算下来等于买土地没有花钱。
公司秘闻:实地考察和比较后你有什么感想?
曹德旺:我认为美国人真的是——他们恢复制造业大国的决心比我们中国人大。从总统到各个政府部门的一把手都出面为发展制造业“站台”。
调研完之后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来了,而不是一直拖在国内。
公司秘闻:为什么这样说?
曹德旺:中国制造业成本太高,美国天然气每立方相当于7毛钱人民币,中国卖2块2,这还是政府对我很优惠的前提下;电价,美国3毛钱左右,中国6毛多;高速公路,美国不收费,中国过路费一吨5毛钱。
这还不包括税负。美国只有35%的所得税,中国除了25%的所得税,还有百分之几十的增值税。再算上其他各项税费,算下来,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
“事业重心在中国,我没打算跑”
公司秘闻:现在福耀在国内和国外投资的比例大概是什么情况?投资形式呢?
曹德旺:大概5年的时间,福耀在国外投了大约有70亿人民币,在国内也有七八十亿,目前来看投资规模基本持平。当然了,在国外投资也是客户要求我们投的,是我们自己的市场需要,不投不行。对国内的投资也一直都有,投资形式主要都是建厂,建生产线。
公司秘闻:下一步福耀还会加大在国外的投资吗?
曹德旺:这个不好说,看具体情况。
公司秘闻:你最近在美投资的行动和关于此事的言论,引发了各种声音。很多人想知道,玻璃大王接下来还会把发展重心放在国内吗?
曹德旺:****毫无疑问是放在国内,因为我的总部在中国。我在中国拥有一家最好的上市公司,每年我有两位数的增长,去年我才在香港挂牌。福耀现在净资产300个亿,我在国外才投了这些,能算什么?
当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我是要塑造一个跨国集团。我之所以公开讲,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这不是我在抱怨,也不是我要跑。
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我的朋友说我应该把嘴巴闭起来,我就是太直率了,最近遭了不少骂。
曹德旺:我往哪里跑?脑子短路了?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
公司秘闻:你认为你的做法会不会引发国内企业的示范效应,或者说跟风?
曹德旺:做得好的人应该走出去。但是我也警告大家,你出去干什么、你能拿什么东西出去,这些最好想清楚,钱不是好赚的。
我在美国投资已经20年了,95年进美国投资,到98年,四年时间亏了接近1000万美元。福耀现在不一样,我有了跨国集团的规模,有了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资本,有稳定的订单,有美国市场的认可度。像我这样的企业,我觉得你就可以出去。
公司秘闻:有些人像当年说李嘉诚那样,说“不要让曹德旺跑了”,你想怎么回应这种声音?
曹德旺:不要让曹德旺跑了,我觉得可以有这么一层理解:我们应该思考,为啥曹德旺要“跑”?把我前面说的问题解决了,大家不就不跑了吗?
另外我想对他们说的是,事实上曹德旺没有“跑”,也不会跑,我的事业重心一定是在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跟你现实一点讲,我在中国是政协委员,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我获奖无数,慈善捐款金额达到80亿,大多数国人很尊重我。我要是考虑到钱,那我的股票很坚挺,我把股票卖掉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我自己儿子又不接班,我去美国,今年70岁了,不会讲话不会开车,进不了主流社会,我去干嘛?
曹德旺“跑路”背后的真问题
根据侠客岛的分析,曹德旺的言行背后暴露出的国内营商环境的问题,倒是一个真问题。换句话说,民营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们,究竟为什么要“跑”?
首先是税负。近几年,国内企业利润增长乏力,利润率能做到10%以上,已经相当惹人艳羡。但历经国家几次减税,仍然有诸多企业叫苦不迭。主要是目前企业的税负成本的确居高不下。
更现实的问题是,在企业税负普遍较重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常常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对于国有企业,国家经常给予返税。一些垄断型央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税负主要转嫁给了中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若剔除企业规模和业务类型特殊的央企,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率,明显高于地方和部委所属国企。
其次是国内要素成本上升。首先便是土地这样的稀缺资源,宗庆后就曾吐槽:现在工业用地的价格需要几十万、上百万一亩,这么大的投资成本谁去投?
与此同时,水电气等能源价格却始终坚挺。在原材料等成本基本稳定甚至下降时,这类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不降反升。人民日报就曾报道,一些企业即使一个月不用电、同时向供电部门报停,也要交变压器基本电费数百万元。
制度性成本,如环评、能评、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审批,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费用成本,哪项都低不了。产权保护。长久以来,产权保护不到位成了企业家的心病。另外,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成本。相比看得见的成本,这看不见的成本更让企业心惊肉跳。
中国的企业、资本出海,优化配置全球资源,本是好事,政府还长期提倡过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何如今,却变得五味杂陈起来?一方面,国内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投资主要靠“国家队”撑着;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速则频频跃升,国内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正面临“空心化”的危险。
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各级政府为企业减负了那么久,税负还居高不下?是原有基数过高,目前减的力度有限?还是税负虽有下降,其他不明不白的费用闸门又重新打开,变相增加了企业负担?
只有先活下来,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正如曹德旺所说:无论是房地产商、投资家、还是企业家,出海置地、投资、大举建厂,都有其自身的无奈。
我们需要提倡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但只有先活下来,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去海外投资只是寻找更合适的地方,只能是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自然选择,但企业的重心还是在中国。
正如商业人物的采访中提到的,制造业商人,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解决了物质匮乏的问题,但现在他们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制造企业商人转型作投资,炒房的大有人在。
曹德旺:我往哪里跑?脑子短路了?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
但是,依旧存在这样几位,十几位,也可能几百位坚守实业,又做得非行不错的企业家。越是在传统的行业,这样的人反而越扎实。其中就有造玻璃的曹德旺,卖水的宗庆后,造纸的张茵,织布的张士平,炼钢的沈文荣……等等。
他们无形中都在建立一个企业社会,也更懂得社会责任。
他们甚至也一样的“古老”,不碰互联网,不碰房地产,在赚钱的方式上,固执到有时候觉得他们是不是错过了?
曹德旺在接受商业人物的记者采访时,坦诚说道:“我的做法很孤单,我脑袋也比较古老,老化。”
但是,他更坚定的认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很多问题。我那个采访里说了,也表达了我的思想。我的思想是,中国制造业的问题要面对,要解决,不能拖,也不能等着它自己好。”
曹德旺:我往哪里跑?脑子短路了?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
骗子与傻子?
中国制造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但是成本接近美国也太夸张。
BCG发布了一个“Global Manufacturing Cost-Competitiveness Index”,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指数越低越有竞争力,美国100,中国96。最近这张图估计大家也看过了。
曹德旺:我往哪里跑?脑子短路了?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
然而这是有猫腻的,就藏在细节中。这个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选定一个基准国家,把劳动力、电力和天然气三项成本加权考虑,再加一个数凑成100。媒体报道的都是以美国为基准的数据。
曹德旺:我往哪里跑?脑子短路了?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
问题就出在这79.2上,所有国家都一样,因此没有一个国家低于79.2。这意味着即使你的劳动力、电力、天然气成本都是零,你的最终得分也会是79.2,看起来你的成本接近美国的80%。由于有个以不变应万变的79.2在那儿垫底,这个总数完全成了误导。
即使不加上79.2,这个指数也很不合理。这相当于说,在中国进行制造,人工成本的考虑是10.2,电力成本考虑是1.8,从权重来看,也能说得过去。但天然气成本4.4,这就莫明其妙了。为什么中国制造业的天然气成本居然能到用人成本的小一半?中国企业凭什么要用这么多天然气?
这是BCG搞的障眼法。美国天然气便宜,它就用天然气。中国用美国三倍价格的天然气去搞制造业不是扯淡吗?当然用其他更便宜的能源。这种逻辑,目的就是营造美国“风景这边独好”的假象,打击投资者对其他国家的信心,诱骗资金流出其他国家,流入美国。
谁也不会跑,中国制造业没你想象的那么差!
这几天关于中国制造业成本的评论充斥着各种媒体,手机几乎被刷屏了。
中国制造业怎么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既预示中国制造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凸显了中国承接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地位,世界上多数商品的生产可能与中国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影响中国经济,也构成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上述事实,虽然不能揭示未来中国制造业仍将持续扩张的态势,但也没有预示制造业大势已去的现象,中国当前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这表明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优势,否则显然难以保持首位,即便保持前三位都是相当困难的。
那为什么大家对制造业开始担心呢?曹德旺所说的劳动力以外的不少要素成本,确实呈现比美国等国家更高的现象,即便考虑到劳动力,尽管没有美国那么高,但近几年来中国劳动力工资确实出现了较快的上涨,所有这些都预示中国制造业成本较快上升的事实,结果直接缩窄制造业的利润。
如果单纯从要素等显性成本来看,制造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未来确实面临着制造业转移甚至是大规模转移的压力。然而,从衡量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来看,经常账户仍然是比较重要的指标,中国商品货物贸易长时期是顺差,截至目前仍然没有改变顺差的现象,表明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商品仍然继续开拓全球市场,而不是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这也是特朗普准备将中国纳入汇率操纵国的重要原因。
为何在制造业成本飙升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还能持续在本土生产而没有大规模转移呢?也许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但企业是逐利的,必然需要从利润角度进行剖析。结合现实来看,虽然各种要素成本很高,但中国制造业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具有上下游的紧密耦合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着各种隐性补贴,比如,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变相给予土地优惠或者税收优惠,有些地方则不顾环境污染等问题而降低环保成本。这种变相优惠或许构成了制造业等相关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
最为典型的就是雾霾,大规模制造业的生产可能最终会形成环保的负向外溢效应。尤其是从事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业,其生产、加工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将是不可低估的。在没有出现雾霾等环保问题之前,企业享受着环保低标准等带来的利润空间,但这种空间恰恰是发达国家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伴随着雾霾等问题的爆发,制造业不仅面临着环保的加码及低端制造业的限制准入,而且制造业还将面临着课以重税,由此支撑雾霾等问题的解决,结果将逐步推升制造业的成本。
综合来看,虽然中国要素成本等方面的制造业成本已经逐步接近美国,但中国仍然坐拥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核心因素在于环保低标准、土地优惠及税收优惠等可能带来的利润的弹性空间。当然,未来随着雾霾等问题的激化,制造业利润将由于环保准入门槛提高、税收提升等举措而压缩,如果制造业不能实现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对外转移的问题或许难以回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