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育日记》No.147:不温柔,但坚定

《养育日记》No.147:不温柔,但坚定

作者: 妙妈养育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1-11-10 22:18 被阅读0次

    跟别的家长拼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所以每次都要载3个娃娃。 我是很在意安全问题的,每次孩子们上车后,我都会提醒他们系好安全带,然后再开动。

    这天三个孩子像往常一样在后座叽叽喳喳。正当我放慢速度接近一个红绿灯路口的时候,不知为何,他们仨忽然一下子全都凑到我肩后的位置,同时爆发出大笑。我被吓了一跳,然后下意识就厉声喝到:“坐回去!”

    有两个孩子立时没了声音,有一个孩子还是嘻嘻哈哈地笑着,但三个娃都乖乖地退回到后排坐下,并且系上了安全带。

    我有点内疚,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这样严厉地跟他们说话,但转念一想,以我对他们的了解,如果语气没这么严厉,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们不会马上配合。而在行车途中解开安全带的行为,我觉得是应该立即纠正的。这样的安全意识和习惯,如果等到发生事故才想起培养,那就悔之晚矣。

    想到这里,心里就坦然多了。而进一步帮助我放下心理负担的,是正好转天就读到了一位从事家庭教育的资深同行的文章。开办着幼儿园的她无数次目睹这样的景象——面对孩子的某种不当行为,妈妈温柔地说说说,轻言细语;而孩子坚定地做做做,充耳不闻。

    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站在妈妈的角度,我揣测:第一,在有些妈妈心目中,好妈妈就应该是温柔和善的,类似“河东狮吼”的作风不符合好妈妈的人设;第二,有些妈妈担心严厉地对待会伤害孩子,甚至伤害亲子关系。

    站在孩子的角度,当妈妈轻言细语地跟TA沟通的时候,恐怕很难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当然也就不会认为有必要立即改变自己的行为。结果就是家长的沟通不仅无效,而且是以“实际行动默许了孩子的行为”。

    我想起有好几次,提醒娃到时间上楼洗漱准备上床,而娃各种磨蹭。在我提高嗓门直接发出命令之后,往往娃就乖乖地该干嘛干嘛去了。虽然有时她会弱弱地表示一下抗议:“你不要这么大声嘛”,但当我回答:“妈妈好好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听了吗?”,她也就哑然了。

    我想可能很多朋友会产生疑问,作为一名从事家庭教育的人士,也作为一名传播P.E.T.沟通技巧的讲师,不是更应该提倡大家好好跟孩子说话么?

    这话没错,这也的确是我一直在做的工作,但在每一个具体情境下,不能胶柱鼓瑟、一概而论。

    通常当孩子出现家长不能接受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发出一条“面质”信息,说明孩子的行为对家长造成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带来了什么样的负面感受,以此来推动孩子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由家长强制改变孩子的行为(后者可能引起孩子的抵触甚至反抗)。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只能用温柔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事实上,当家长的语气与内在的情绪不符时,就完全可能影响沟通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不是绝对不能对孩子发号施令。在某些需要孩子立即改变其行为的场合(比如涉及孩子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影响到公众利益等),家长是可以直接要求孩子的。这时候家长的坚定,能够让孩子明确地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从而产生清晰的界限意识。

    就像华德福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边界,P.E.T.的尊重和接纳也绝不意味着不讲规则。

    而界限和规则,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懂,需要家长的教育和引导。这个过程,也是树立权威的过程。有些家长朋友可能又会感到疑惑了,不是不提倡对孩子使用权威么?准确地说,不是不提倡使用权威,而是不提倡滥用权威。记得有一位教育界的前辈曾提及目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家长在需要建立权威的时候(婴幼儿阶段)想跟孩子做朋友,而在需要跟孩子做朋友的时候(青少年阶段)又想建立权威。而我想引用前文提及那位资深同行的话作为与此相关的后半句——“在你孩子还年幼时,如果你都无法影响到他,那么9岁后、青春期时,你将烦恼不断。”

    当然,如何把握亲子关系中的权威与平等,就如同如何平衡养育中的自由与边界、接纳与规则一样,这可是相当考验家长的。不过为人父母本来就是极富挑战的事情,要不为啥需要不断学习和持续修炼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育日记》No.147:不温柔,但坚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oi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