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照常批改日记,习惯性的拿起一个日记本,翻过若干页,光看字体已经猜到是谁了一一国宝。对,从七年级入校军训时就被教官赋名的焦彦博同学。
之所以称之为"国宝”,是因为教官认为他是天上绝无、人间少有的。"国宝”站队腿从不会站直,嘴也是经常合不上,即使惩罚之下也不会严肃认真。“国宝”上课,从无正襟危坐过,他正常的坐姿是一条腿必须在屁股下边的,笔杆要么在嘴里叼着,要么在手里转着。上课一幅心不在焉的样子。下课绝不会坐在凳子上,教室里到处是他追逐打闹的身影。开学不久,我和任课老师就把他作为"刺儿头”"问题学生”列入了重点关注对象。
果不其然,七年级的每次月清,他都是班里的后几名,英语老师多次责令他叫家长,数学老师苦口婆心劝他做题要认真,懒惰加粗心是对他最恰当的评价,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屡次教育他,但效果都不明显。
后来我就调整方案,不吵光夸,我说他是一个潜力股,是潜力最大的学生,如果让我压注,我就押在焦彦博身上,说得他面如桃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八年级上学期的一天他生病了。高烧三十九点三度。还是同学们告诉了我。他从始至终没有言语一声,我知道他家离学校有几十里路,明白他不想麻烦家长来回跑,于是我就骑车带着她到学校附近的医务室看病。正值寒冬,抵抗不了严寒的老人小孩儿纷纷被疾病困扰,整个医务室里挤满了人,队伍就要排到室外了。我挤进去试图给前面的患者说说好话,能否让学生优先,结果人家一个白眼过来:"俺也等着上学呢”。无语。只好排队。此时,我看到了彦博眼中的温暖,感激甚至于眼中的潮湿。时间在医生的询问、诊断、开药方中流逝,终于轮到我们了,打完针,拿好药,准备走出医务室的时候一看表两个小时过去了。回到学校已经上课,我立马到办公室里开了热水。下课铃一响立马送到教室监督他把药吃下,才离开教室。期间,我看到了全班同学惊羡的眼神。
说也奇怪,自那次以后,这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坐姿有好转,背书、写作业认真专注,连课下也很少看到他追逐打闹的身影了。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如约而至,这个孩子居然考到了全班第十、年级三十多名的好成绩,他的家长不信,同学们也很惊讶,但是,我知道,这孩子的成绩是用努力换来的。
心理学上有个"罗森塔尔效应"。说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这件事再次告诉我们:对待学生要传递积极的期望,这样,他就会进步的更快,发展的更好。
赏识和关爱,学生成长的法宝。
对待学生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成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