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的作者叫刘艳秋,当年有点沉默含蓄,长得却秀气、机灵,酷像《英雄儿女》中的王芳。
她聪明、好学、勤奋,毅力坚强,是蹉跎岁月中走出的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很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退休后仍葆青春活力,热情、好动,是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好群主。
读后感言
小兵发的 《想拥有一个不被同情的老年,现在就要努力!!!》 ,内容很适合我们,仔细看了两遍。
其中心意思就是人要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要多读书,多了解世界,多掌握知识;这样活到老才不空虚,不寂寞,不会成为“弱势”,不会成为只盼儿孙来看看的孤独、悲观的老人!
我去过小兵家几次,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摆放着现代家装少有的大书桌、大书架,连床头柜上都是书,尤其小兵每天看书直到深夜;深感他们家的学习氛围浓厚,置身其中,书香袭人,时刻都在接受知识的熏陶。难怪小兵稳重深沉、说话富有哲理、处事妥帖入微……而李晋又是那样优雅、端庄、气质非凡……
知识的沉积犹如大海里的珊瑚,要经长期的垒筑,才能形成美丽坚强的形体。
我很欣赏“与时俱进”。我的理解就是人的生活、学习、做事都应该是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不进则退,很快就会成为时代、社会的弃儿!
就拿现代生活离不开的电视机、洗衣机、空调、手机等来说,普及也就不到二十年。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家用电器,如果你当初不学习,现在也不可能会操作。同样的道理,电脑、智能手机也没什么难的!就看你学不学。
经常听到一些同龄人,在哎声叹气地说:老了,眼花了,脑子记不住了;并以此为借口,不愿学习。我不说也不喜欢听这些话,因为现在你说老了不学、不看、不思,等过几年你会更老,到那时更没办法学了。就像我们小学课本学过的课文“寒号鸟”一样,到更老(冷)的时候就真的没办法了!
我从学校最初培训电脑知识时就开始学电脑,记不住的操作,就写在本上看着练;不会的就请教年轻人,还把小学生的全套电脑课本找来看;逐渐学会了发邮件、下课件、下载歌曲和文章,也学会了电脑系统盘的分类、给学生出数学试卷等,甚至会处理一些简单的常见电脑问题。每学会一种操作,就是给自己打开了一扇窗口,其乐无穷!
五十二岁那年,我突然想到:退休后要想自由的玩,就得会开车。想法一出,当天就找人到驾校报名,电脑考试理论部分得了98分,我至今不明白是哪道题答错扣了两分,模似时都是100分。在驾校我和年轻的比我儿子还小的几人一组,考试时教练让我第一个上车考,说我学的好,我考及格他们才会及格。一个月顺利地拿到了驾照。现在,每次几个退休的同事外出,都是我开车,而她们中总有后悔没有学开车的。
退休后我接着又有了第二职业:带孙女,而且是一个人在济南看孩子。从原来喧闹的校园到寂静的小家,而且周围没有熟人、朋友,生活反差很大。这段时间除了看孩子做家务,有点空闲时间就是看书。看了很多历史书籍和现代小说。特别是集中看了莫言、严歌苓、海岩、六六、安忆等,现代比较有名的作家的作品。记得当看书上瘾时,我就用背包把孙女放在胸前,手拿着书本,边在客厅走着哄孩子,边看。虽然看过的内容很多也会忘记,但精华会留下,沉淀在我的大脑皮层上,相信肯定会有冒出来帮助我的时候。
我知道的还有一个爱学习、爱看书的同学是石焱,他在北京时,经常到国家图书馆去看书,还帮助我办了国家图书馆的借书证。我随他去国家图书馆看了两次书,在那种环境下读书真是一种享受!可惜我家离得远,不能经常去那里!
现在开始学也不晚,学到八十岁,还有二十年,博士都能毕业了。
再次谢谢小兵推荐的这篇好文章!遇到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就像结交了一个好朋友!
读后感补充:前天晚上,加上贺老师的手机号,发现贺老师竟然有微信。加上贺老师微信后,感觉贺老师思维敏捷,记忆极好,出字也很快,真是由衷的佩服!也为我们拥有这样优秀的老师而自豪!
正如张亮同学所说,我们的不少同学到如今还不会也不接受微信等现代传媒方式。而我们的贺老师都能使用自如,给大家做出了表率;贺老师四十年前是我们的老师,如今依然是我们的老师,再过四十年还是我们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