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降温,昨晚收到公司前所未有的福利短信“明日公司布局调整,全员休息一天。”自己感觉中大奖一样欢呼雀跃,深知这来之不易的一天不能闲着,左思右想决定去书店泡一天,出门打上车,告知司机目的地之后,没想到司机冲我说了句:“这年头谁还傻不啦叽的看书啊?姑娘我看你模样还行,当个啥主播来钱多快啊!”
我明白司机这些话无心伤害,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他好意给我指了一条“挣钱”的明路。但我哑口无言,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情绪和言语回应他的所谓的“帮助”。
突然想起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在《生命的化妆》中说过: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请记住!看书不是为了挣钱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可以用“快”来描述,时间似乎突然变成了衡量价值的砝码,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时薪三百元的人十有八九比时薪一百元的人过的更有价值,生命的意义或许更重一些。
很多人发牢骚说世道坏了,其实在我看来,任何一个世道,任何一个时代之间的区别仅仅用“好”和“坏”来形容实在有失公平。时代有别,但这些区别来源于外界的干扰强或弱,繁杂或者单一。主观意识强大的人并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
闺蜜唐意昨天和我抱怨:公司团建活动之后,仅仅发了一些书就把人打发了事,自己上一次看书可能是半年前,我反问她:看书多好,能让人身心愉悦放松。没成想闺蜜反问:“看书能当饭吃么?看书值多少钱?”
现如今的都市人每时每刻都在忙碌中度过,渐渐的,会认为读书的作用并没有口口相传的那么大,读书也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在PPT中,在市场里,在工资单上。总裁办公室的橱柜中成套的中文古籍,外文巨作也渐渐变成了装点门面的“背景墙”。
但是请记住:纵使世道怎样变化,读书都不会变成一件过时且无用的行为。没有人会傻到你看完一本书就给你发奖金鼓励你,如果有,也只是你的父母。但是,你读书后气质的升华,谈吐的优雅,学识的增长,我相信会有人为它“买单”的。
读书不是是快餐,更不是“速效救心丸”
机场,火车站最常见的便是“速效书籍”:《30天瘦成维密天使》《月薪十万不是梦》《一个月像老外一样说英语》《演讲口才15天速成》等等。这类书籍的畅销其实最直观地反映出当下人们的诉求:速成!
就好像一件事情如果短时间未能够看得见成效的话,就可以把它当成是无效的,无用的,失败的。
每次去书店都能看到有女孩围着“教你走出失恋伤痛”之类的治愈系书籍。这种书当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我想说的是:更多的人平日没有读书的习惯,每当生活未顺遂人意的时候就拼命想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找一本疗伤书来看看。
昨天还听一位朋友说:很多人喝酒买醉试图忘记伤痛。但是酒醒后才发现,能够忘记的,只有“断片儿”后的记忆,之前的忧伤仍旧记得一清二楚。可见借酒消愁愁更愁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的。
读书不是记忆力考察
很多朋友向我抱怨说:一本书看完了,并不能记住主角的名字,事情发生的年代,事发地点等等。
其实读书并不是考验谁的记忆力更加优秀,谁能够详尽的记住书中所写的林林总总。其实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影响你的不是主人公的姓名,影响你的是主人公以及书中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何生存,如何在生活的洪水猛兽中自处。
这些才是真正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关键所在。
再回到文章初始那位出租车司机的“劝告”,我心情也平复了一些。想到读书两个字,它并不是一个为了显示自己文艺的装B词汇,而应该是一个动词,一个形容吸取,接纳,转化,蜕变过程的词汇。
愿每个爱读书的你,都能在书中遇见你想遇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