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娃到小区遛弯,看到一对在争执中的父女,准确地说,是爸爸在教育女儿。
“说了不要玩得浑身脏兮兮的,你还偏不听,看我不告诉你妈去,让她收拾你。”
本来还噘着嘴一脸不在意的孩子,在听到妈妈两个字之后,立马露出了慌张的表情,仰头冲爸爸说道:
“爸爸我知道错了,别告诉妈妈,她会骂我的,好不好嘛......”
“现在知道怕了,早干嘛去了。”爸爸转头看了女儿一眼后,又继续牵着孩子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听完这段简短的对话,我脑海中突然想起朋友之前一直强调的“孩子得有个怕的人,不然肯定无法无天”。
而在这个场景中,孩子怕的人就是妈妈,不怕的人就是爸爸,典型的“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模式家庭——
比如当孩子犯了错误后,爸爸严厉地做出指责:“谁叫你这么干的,过去罚站去,看你还敢不敢。”
而充当白脸的妈妈过来调和一下:“孩子肯定知道错了,下次肯定不会这么干了,快和爸爸保证......”
然后一场本该掀起来的家庭“训诫”,也悄无声息地消灭在父母的一唱一和之中,成为众多家庭中一个司空见惯的场景。
至于为何大部分家庭都热衷于,用朋友的原话解释大概就是:
树立家长的威信。
容易管教孩子,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希望孩子顺从,听自己的话。
但事实真的如朋友所说的这样么?其实不然!
很多时候,家长如果刻意强调孩子“要有一个怕的人”,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好的结果:
其一,孩子容易形成两面派人格,在不怕的人面前,是小霸王的姿态;而在怕的人面前,又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
记得一个朋友曾讲述过他亲戚家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两面派人格。
因为一家五口共同生活在一起,加之孩子爷爷奶奶的溺爱,所以娃在老人面前就是一副小“天不怕,地不怕”的状态。
要星星绝不给月亮,想要什么玩具都必须立即满足,因为一旦没有被满足,孩子还会上手打奶奶。
可每当爸爸回来后,孩子就立刻一副乖小孩的样子,左右切换变脸的慕言,看着也是颇有点怪异。
其二,长期处于“你强我弱”的教育模式下,他的价值观会错位,认为只要自己厉害到让人害怕,就能“为所欲为”。
而且这种价值观催生下,也会让他们产生对“厉害人物”的恐惧敬畏感,变得自卑怯懦,没有主见。
纪录片《镜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家庭,儿子12岁辍学在家,终日无所事事,而且还会对母亲经常口出狂言,骂她“贱”,并动手打人,而父亲在一旁不闻不问。
但这一切的反差,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母亲脾气暴躁,每次与丈夫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一般都会用暴力。
久而久之,在这种“你强我弱”的环境下,他也认可了这种处世模式,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所以,父母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这些方法与价值观。
这就提醒我们家长,一定要育儿有度,给到孩子们恰当又有力的教育!
其实,让“孩子有一个怕的人”不是家庭的必须,也不会对自己育儿起到一个长期的积极效果。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对自己敬重但不畏惧,觉得自己与父母是平等可交流的。
这就需要家长们做好以下这几点。
给到孩子充分的尊重
近期大热剧《隐秘的角落》中的小主角朱朝阳,他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嘴里一直说着是为了儿子好,可她却一直漠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朱朝阳在学校被同学孤立,老师找到她沟通后,她却说:“我儿子是来学校学习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还有简单的喝牛奶行为,也能让人感到万分压抑,起初朱朝阳并不太想喝,她一直反复强调,“不烫赶紧喝,喝了我好洗杯子”。
当朱朝阳端起杯子喝起牛奶时,她又拉下脸嫌弃儿子喝得慢“有那么烫么?”
边说边夺过杯子抿了一口,然后继续催促儿子喝完。
后面朱朝阳一口喝完牛奶后,她又愤怒于儿子躲闪自己的行为,开始暴力给儿子擦嘴,一副要“生吃了儿子”的模样,让人感到惊恐。
如此压迫下的母爱,也让朱朝阳感到压抑、没有自我,必须用自己的懂事和成绩来宽慰母亲。
这绝不是我们想要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活得没有自我,我们又有何幸福可言?
如果我们真爱孩子,就请多给他们一点尊重与自由,让孩子在父母的引领下,不断地成长、进步。
给到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
信任与安全感是从小就要给到孩子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信任,他们才会成长更自信,也更懂得如何爱别人。
马伊琍上节目时,曾谈起过父亲对他的信任,让她多了更多的勇气与安全感。
有一次,她被老师在思想品德上给了个“差”,理由是怀疑她跟男孩早恋。
父亲来到学校后,不是指责马伊琍,而是第一时间选择无条件相信她:“我的女儿我是最了解的,我还是找校长去说吧!”
父亲全程无条件地信任,让马伊琍心里觉得暖暖的,也因为父亲的信任,让她明白了:
自己身后一直站着一个叫“家”的地方,能给予她最大的安全感和支持。
我想这才是家庭教育中,最稀缺也是最刚需的一环吧!
给孩子立规矩
当然,我反对这种红白脸教育,但该有的规矩也要给孩子立好,让他有个基本的尺度。
简单说就是宽松中有底线,沟通中有原则,让孩子一直沿着基本的“规矩”走,这样才不会行差踏错。
相信有了底线和规矩的约束,家长教育孩子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育儿不是单行线,我们可以有多种走法,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到孩子恰当的爱和教育,才能助力他们展翅高飞。
恰如艾默生所说:
“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愿每一个家长都是孩子心中,敬重又可亲近的对象,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贴心宝贝,然后共同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