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稻可稻,非常稻

稻可稻,非常稻

作者: 鹰_张朝民 | 来源:发表于2017-09-20 10:13 被阅读50次
稻可稻,非常稻 稻可稻,非常稻

  稻野被风弄姿,舞起千重浪,有飘逸之美。在北中原这片土地上,金秋的金黄色应是稻的颜色。

    早稻争着入仓。稻穗满身疲惫,早早地弯下了腰,它们在等待开镰声。种植较晚些的稻类,看上去身段笔直,色泽清新,它们不急于追逐成熟,还要长秀一段青春。

      唯有高混(稗子在当地的别称)青翠挺拔,卓尔不群,显示出不可一世的野性美。它身后常被污名化,还是"败家子"一词的源头。它似乎不太在意,一味地疯长,并不惧怕被世俗道德去“修理"。

稻可稻,非常稻

      吸引眼球的,还有稻田中的稻草人。过去年代稻草人都是用草类扎束的,头顶上置个破草帽,腰间系几个杂布条,扮人躯鸟。那时,也看不出有什么风景来。当下的稻草人已十足的人类化,不但着装与扮相逼真,还有田间耕作的内容,演出的戏份很大,已上升为艺术,这让鸟们儿情何以堪,考验智力不带这样的。

稻可稻,非常稻

    这又让我想起了谷子,也就是常说的小米。在西部山区,有一些农家,在种植谷子时他们会有意地辟一块“鸟园",专供麻雀类们食用,其它谷地一律用“天网"遮住,免得鸟们贪吃。甚为和谐。

    稻田看久了,你会想到它们的精华一一大米。

   大米好吃,神圣,这至少在南中原过去的某个年代是这样的。我还经历过。

      那年代,豫西南乡间常有一些操着南蛮口音的湖北人在村里游荡,他们肩挑大米,嘴里呦喝着:大米换黄豆啦!不多会儿,便有交易者凑上来,通常是一斤大米换二斤黄豆,没人觉得吃亏。各取所需,并少有口舌之争,有时双方还皆大欢喜,

  大米的用处可大了,人们心目中它是圣品,受到很高的礼遇。它还是高档菜的别称。那时农家待客的菜类不多,瓜蔬有,但“硬菜"少,一年难见个腥荤。有人就打起了大米的主意。把红枣与大米和在一起放在大瓷碗里蒸制,出锅后再在大米上边撒一些白糖,一道“硬菜"就成了,这道“莱"还往往被摆放在桌子上最显眼的地方,宾主食之欢畅。

      米饭能当菜,现今想来绝对是件稀罕事,那年代不仅是真的,俺还吃过。

      看稻田却想者吃大米,这也真够馋的,吃货一枚?

   

相关文章

  • 稻可稻,非常稻

    稻野被风弄姿,舞起千重浪,有飘逸之美。在北中原这片土地上,金秋的金黄色应是稻的颜色。 早稻争着入仓。稻穗满身...

  • 收稻子呢

    稻可稻,非常稻!! 一年四季,风云轮回,在乡下就得靠天吃饭,靠山吃水!要是在黄土高坡啊!!!就得在路遥的...

  • 稻可道

    【生活记录12】 文/南风 朝闻稻,惜食可矣!

  • 稻稻搭积木

    空间想象力开始凸显的一周! 再也不是简单叠加,开始有丰富的造型啦! 这汉堡是我刚进门稻稻就拿过来给我吃哒!真乖,知...

  • 稻稻祁连之行

    出游 第一天在兰州市转了一圈 看过了兰州博物馆 见到了奔涌的黄河 吃到了名小吃牛奶鸡蛋醪糟 第二天坐了八个小时的旅...

  • 前天和母亲说家里的谷子都已入仓了吧,虽然是知道答案的,但有些问题就是这样,知道了还问,就好比夏天乘凉的人们,见面了...

  • 曾被抛向天空 划出希望的弧线 飘然坠落 淹没于泥土 像小草 一片 眼前的翠绿 当候鸟飞过 掠过了的风 吹白了的云 ...

  • 《稻》

    《稻》:牧君图 我的家乡砚田 是一个飘着稻香的小村庄 二十年前的秋天,我看见千顷稻穗 弯着腰低着头 我记得母亲也弯...

  • 稻谷,熟了, 总是要收割, 她把一部分留在了土地里, 一部分给了农民, 秸秆留下了, 孤零的身子, 最后, 奉献给...

  • 才读了三毛的《稻草人笔记》,感觉里面的每篇文章都那么有趣浪漫。给我印象最深<警告逃妻>这一篇文,三毛突发奇想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稻可稻,非常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vn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