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除了参加了一个优质课听评活动,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关于优质课听评的感悟,自然有许许多多的话郁积胸口,却又在腹中删改再三,以至于打开简书,要一吐为快时,竟然发现,剩余的文字,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存在,干巴巴的流水账。故此,只能记述集体备课的事情。因为这事是我一手组织的,也是自身单位事情,没有隐讳的必要。
在更早的时候,为了把在线教学组织好,我的办法是组织教师整理每一课时的知识清单,通过知识清单,把握知识脉络,既实效,还方便。之所以说方便,是因为铺天盖地的公众号,基本上已经将教学单元中每一个课时的知识点整理齐备,老师只需要复制修改就可以完成此项任务。正是因为如此,妻子曾调侃我说,你这样的工作安排没有什么效果,看我,几分钟就把知识清单整理完了。我的回答是,对于乡镇教师来说,亦或者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抛开教学参考资料,去分析教材,且抽丝剥茧似的、有条理的整理隐藏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我推广此事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如何整理,而是如何使用。退一万步讲,教师整理的过程当中,势必需要读一遍,至少得余光一扫,如此也比匆匆忙忙上课效果明显。如果教师再略加认真几分,稍作分析,对于教学的帮助,更是巨大。相反,在家庭、学校、教学多重压力下,且是如此非常时期,让教师再平心静气像传统一样备课,效果就真的好吗?
我的思维决定我的问题处理方式。作为乡镇教研员,处理问题、安排工作的最佳出发点应该是兼顾工作落实、教师负担减轻、实际效果明显三个方面内容。这其中便需要动脑筋、想办法。单纯的上传下达,是不可以的。
而到了这周,知识清单已经整理四单元,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备课,让教师对于教材脉络有个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认识。加之,县教研室明确了集体备课要求,集体备课任务箭在弦上,不得不做。根据我上面的三个原则,我设计了一个大致可以达成目的的集体备课方案。
其实,这个方案,或者说办法,平日许多单位也在使用,只不过在具体方法上,我略做修改罢了。
我首先要求学科教研员选拔优秀骨干教师,成立了年级集体备课组,规定好每日一备的要求,确定全册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备课、课时集体备课的思路,由年级集体备课组织每天提供集体备课材料,教师采用文档插入批注形式进行批注修订,第二天组长根据教师集体备课批注进行修订,形成定稿。如此,一天的集体备课便完成了。
这里面,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1.慎重选好组长。组长的业务能力,责任意识,直接关乎集体备课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压根不会使用批注,这便需要组长示范。
2.充分信任组长。既然让人家协助工作,就不能限制或束缚人家。自活动开始,我在相关通知中,明确要求学校支持配合组长工作,教研员负责指导,但绝不胡乱干涉组长工作。
3.工作思路须明确。集体备课是全校的工作,需要做到全校一盘棋。虽然组长负责,但在此之前,集体备课备什么,怎么备,使用什么手段,程序如何进行,这些需要教研室提前制定清楚,并征求教师的看法,达成共识。
对于工作,我比较相信三天原则。三天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项工作,如果前三天开展不起来,某种程度上就预示着问题多多。所以,无论我做什么事,特别在意前三天,一旦前三天运转良好,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了。自然,这里的三天还有前期的意思,也不是就是三天。凡事,坚持过前期,后期就会平坦些,虽然意外也有,总比开展之处要轻松几分。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大致还是正确的。正如我第三天,在群里所说:“集体备课的事情全部放给大家操作,这两天的工作可以证明的是我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
一周的工作,虽然还有诸多不足,但如果在一个指导原则基础上开展,效果定是不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