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简友广场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下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下

作者: 当初就不该下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23:47 被阅读0次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理性思想的结构(下)

    二律背反和理性的限度

    这一小节的标题是二律背反和理性的限度,但关键词仍然是调节性的先验理念。而中心内容在康德对科学领域和形而上学领域的区分,并推导出人的道德自由。

    我们知道调节性的理念是纯粹理性的产物,没有指向任何我们能对之拥有知识的客观实在。

    故而,前述的思想范畴,如原因和结果、空间和时间,并不能运用于这些理念。也就是说我们的有色眼镜是看不到这些东西的,这些东西在有色眼镜所能看到的视线之外。

    关于科学,康德认为科学之所以可能,也就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对苹果、树这样的物体进行分析和观察,是因为所有人都拥有同样的心灵结构,都会时时处处以同样的方式来整理感性经验。

    关于形而上学(讨论自我、上帝、宇宙的学问),我们没有经验的东西,我们被给予的是一种能被感知的需要,这种需要促使我们完成对经验中各种不同的事物的综合,促使我们不断的发现现象领域的更普遍的解释。

    在这里,康德不仅区分了牛顿物理科学那样的经验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更区分了数学那样的先天的科学知识【应是先天判断,分析判断,如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之前我们已经学到,基本上数学都属于先天判断,只是部分种类的数学知识属于分析判断,部分种类的数学知识属于综合判断。而形而上学的主题也是属于先天判断的内容之内。

    那么如何在先天判断之中,先天或纯理论、观念的科学知识与思辨的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呢?

    康德认为,先天的纯理论、观念的科学中,我们能够拥有关于现象的科学知识,因为我们有被给予之物。

    但是,我们不可能拥有关于本体领域的科学知识,或者说,我们不能够拥有关于超验领域的知识。

    康德认为形而上学的”科学”是不存在的。这一点针对独断论的大陆理性主义者们。他们讨论自我、宇宙或者上帝,彷佛他们是经验对象一样,但是当他们如此做的时候,他们便会遇到二律背反的困难。

    这些二律背反包括:

    1.世界在时间或空间上是有限的,或者它是无限的。

    2.每一个复合的实体都是由单纯的部分构成的,或者复合体并非由单纯的部分构成。

    3.只存在自然律的因果性,不存在自由,或者除了自然律的因果性,还存在另一种因果性,即自由

    4.存在着绝对必然的存在者,作为世界的部分,或者作为世界的原因;或者不存在绝对必然的存在者。

    那些独断论的理性主义者遇到这些二律背反的困难,是说当人们超越了经验探讨世界的本质时,人们可以用同等有力的论证来证明不同命题的两个相反方面。

    这些二律背反,在康德看来,其积极作用是佐证了时空世界只是一个现象世界。


    康德认为,由于时空世界仅仅是现象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对道德自由和人类责任加以肯定。

    自由,在这里登场了,那么康德这里的自由指的是什么呢?

    自由的引出与人本身相关。

    依据迄今我们学到的康德的理论,对人本身,我们就可以有两种思考方式。一种是作为现象的人,一种是作为本体的人

    作为一个现象的人,他可以被作为一个处在时空以及因果背景之中的存在者来进行科学的研究。

    作为本体的人,人的特点是自由。这里的自由是什么?又是如何成为本体的人的特点的呢?原因如下:

    我们不仅不能够认识世界的本体,我们也不可能认识人本体,也就是真正认识我们自己。

    但是我们能够运用调节性的理念——自我、宇宙和上帝,去综合我们的经验。【这似乎就是一种自由了。我们可以运用,也可以不运用,不就是一种自由么?】

    【通过在作为调节性理念的纯粹理性的先验理念一小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这些先验理念不对应任何物体,也不由经验中而来,它们来自纯粹理性,如“自我”源自纯粹理性,当纯粹试图综合各种心理活动而形成一个统一体时,纯粹理性就形成了“自我”的理念。在这里有几点要注意,一是通过这个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自我”并不等于那个形成的统一体,甚至也不是用来描述那个统一体的,二是在康德这里,理念区别于概念,概念是针对于对经验的概括,而理念则是纯粹理性的产物。

    那么“自我”的含义是什么?笔者根据斯通普夫对康德理论的描述,推断所有的纯粹理性产生的先验理念其实是没有含义的,如果我们追问它们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在把他们当作概念,而它们没有含义,它们可以是a、b、c,它们反映了一种倾向,人们倾向于去综合各种不同的东西,去综合内心的活动,去综合经验,a、b、c也不是倾向的结果,倾向的结果应当就是各种统一体。斯通普夫也说了这些调节性理念之所为为调节性,是因为它们能够引导我们超越感性经验。这里重要的应该是“引导”,这意味着这些理念既不代表着超越的完成(不可能有完成,因为总是会有新的经验要被综合),也非超越这一动作本身(综合),更非超越的结果(统一体),实际上正如调节性所示,它们是工具。这些工具是纯粹理性所造,纯粹理性也是进行综合活动的主体,接下来,就差进行超越的动因了。】

    其实到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这里的自由就是意志自由了。没想到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他究竟绕过了什么呢?笔者想应该就是上帝吧,他绕过了上帝试图证明人的意志自由。这一意志自由是我们行为、选择的动因,是纯粹理性借助调节性理念超越感性经验的动因。

    康德将自由既视为本体的人的特征,但同时也视为调节性的理念之一,因为对于自由,永远不会有经验的证据。【如果说动因也是一种特殊的工具,似乎也是成立的,如同发动机既可以说是汽车的动因,也可以说是让汽车跑起来的工具】

    但是为什么自由是本体人的特征呢?【这似乎很难解,似乎又很好解】

    我们是不能够认识本体世界的,本体的人应当也是如此。这里留个悬念吧,脑细胞不够了。

    此外,康德还说我们的道德责任的经验暗示了我们,人的本体的特点是自由。

    【不懂,不懂】


    至此,我想稍微梳理一下至目前为止学习的内容。

    康德面对牛顿物理科学的进展,提出了我们认识科学的基础是什么,这一问题。我想,牛顿物理科学的进展就暗示了我们科学的基础是什么,暗示了我们有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限制。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但我们只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

    我们既然能够看到这个世界,也就说明了我们有先天的知识(康德对知识和能力的不严格区分的问题),先天的知识由先天的判断产生,先天的判断中有一类特殊的判断,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既是普遍的、必然的,但又能够增加我们的新知识。这个奇特的先天综合判断太奇怪了,因为能够增加我们的新知识的,只有通过经验观察个别才能得到,这个先天综合判断的问题就在于它得不到经验验证,而康德又坚信它存在。如果说,先天综合判断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我们跟休谟一样认为,心灵在形成概念时必定符合对象。故只要我们将这一假说调转过来,就可以成立,这一新的假设就是:对象符合心灵的运作。更准确的说,心灵是一种主动的力量,对它经验到的对象有着作用,也就是整理经验。

    依然是有色眼镜为例子,我们一直看到的都是一种颜色,我们是很难知道我们有眼镜的,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知道我们有眼镜呢?那就是在看世界时,如果我们假定我们没有戴眼镜,我们就会遇到一些困难,就会出现我们观察的与我们假定的不相符合的状况。于是我们就会修改假设,假设我们带了眼镜。

    接下来康德就转入了对心灵如何影响对象,形成概念的探究。

    康德认为这些有色眼镜的颜色就是时间和空间、原因和结果等。之于为什么我们知道有色眼镜的颜色是什么,可能正是因为调节性理念的帮助,调节性理念的特殊就在于有色眼镜看不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vu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