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络相传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有很多解释,文字承载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有部分是表达能力不足,有部分可能真就没法表达。如何和作者达成共识,需要做什么?
来自网络规则五:找出共通的词义
单字
找到共通的词义,往往会变成找到一个单字。日常工作交流中,偶尔会遇到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结果是因为双方都某个词,某件事的理解不一致。我们再表达信息的时候,即使当面沟通,也会因为认为对方具备了某些上下文背景,而略过一些信息。英文善有歧义问题,中文博大精深,更是误会险生。可以认为作者借由文字技巧,期望达到准确传达,免于歧义。我们知道,信息传递会有损耗问题。所以,尽管作者非常努力期望消除歧义,准确表达。作为读者还是免不了会有此类问题。
这个问题和聆听类似,也常常出现在电影桥段,情侣约定的见面地点没有达成一致而错开。
来自网络关键字
在上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泛泛而读,却又会错过很多文字背后的精彩。对于读者而言,也许看着头大的信息是很重要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是一样,当然,有时候也未必如此。
和上面的主题类似,作者采纳一次词,未必是读者目前接触的含义,读哲学,科学书常常会有此类问题,因为很多东西都是颠覆性的,可以认为作者只是借用了这个词,并把它的内涵做大了而已。
专业术语
原书中,这部分叫“专门用语及特殊词汇”。简化理解就是专业术语,作者为了表述自己的观点,构建出来的专业术语体系。这些词往往日常生活中都存在,但是含义却大不同。不管如何,要进入一个领域去了解,这个信息就非常重要。这是和作者沟通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不是主动阅读,专业术语可能就会是拦路虎,直接跳过。当然也就无法深入作者构建的体系了。
字义
上面几步找到了整本书的词义,问题来了,一方面,这个词的含义一致不变,还有钟情况随着内容推进,内涵会变化,所以要一直跟着上下文语境去理解。例子就是数学中 “点”的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有些费劲。现在量子物理的内容显然更加坑爹。
作者的用语,词汇和专业术语不完全一致,也是容易掉坑里去的地方。土办法就是列到纸上,碰到就对比一下。
后记
看起来有点折腾啊, 对,因为以前太轻松了,所以折腾点就折腾点吧。另外这章内容,老实说,看起来有点费劲,以后再调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