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长江的发布会上,已90岁高龄的李嘉诚宣布自己退休,他谦卑地向在座的股东鞠躬,告别自己78年的商业生涯。
有一件事特别吸引注意力:在宣布退休的时候他说,如果在1972年买入长江,算上股息,所得回报将超过5000倍。
年复合收益超过20%,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在整个商业史上都非常了不起。
他是如何获得如此高回报的?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查阅了很多与他相关的资料,并阅读了长江近三十年的财报。
随着对他了解的增多,发现李嘉诚身上有很多宝贵的品质,而这些宝贵的品质跟他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本文将为大家讲诉发生在李嘉诚小时候的三个小故事。
最棒的茶倌
无论一个人做什么事或者做什么行业,你一定要尽量做到最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次,李嘉诚接受《全球商业》的采访,记者问他:李先生,你说成功没有方程式,但如果一定要你说成功的三项原则,会是什么?
李嘉诚的其中一个答案是要通过努力和毅力把事情做到极致。
李嘉诚14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他承担了养家糊口的责任,既无学历又无社会阅历的他,选择在一个茶馆里做茶倌,为客人端茶倒水。
就是这样一份工作,还是在他受到很多委屈后,才找到的,因为当时在日军的统治之下,百业凋零,找份工作并不容易。
茶楼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需要工作15个小时,李嘉诚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老板要求每天早上5:00到达茶楼,李嘉诚便把闹钟提前十分钟,做到每天第一个赶到茶楼。
虽然是端茶倒水的活儿,但李嘉诚做得特别用心,他会细心观察,记住客人的消费习惯,谁爱吃水饺、谁爱吃蒸烧卖、谁喜欢红茶、谁喜欢绿茶,什么时候送茶点,李嘉诚都记得一清二楚。
他赢得客人的欢心和老板的赏识,将茶倌这一工作做得极其出色。
后来,他去钟表店当学徒,因为年龄小,开始谁都没有把他当回事。李嘉诚通过半年时间的勤奋学习,掌握了钟表的装配与修理。
结果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因为他对钟表很熟悉,知识很全,像一个已经吃钟表饭很多年的人。
对修钟表技艺的娴熟,以至于在后来富可敌国之后,还拿修钟表来形容企业管理:“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就会停顿。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失败。”
看书治病
我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这对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所以,很多大事来的时候,我都能解决。
李嘉诚最艰难的时间是父亲生病的那段时光,那时李嘉诚刚13岁,父亲得了肺病,李嘉诚便阅读相关书籍,希望找到治疗肺病的方法。
不看书还好,看书的时候,他竟意外的发现,书中说的症状他都有。由于家庭贫困,他没有钱去医院治疗,不仅如此,他还需要辛苦工作,负担家庭经济。
李嘉诚便只能用自己从书中学来的方法对付肺病:清晨到山顶呼吸新鲜空气;替厨师写家信,以交换鱼汁与鱼杂汤;强迫自己吃下这平日最讨厌的食物,只要这些汤有营养价值。
奇迹的是,依靠书中的方法,他竟然养好了肺病,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善解人意的客人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小时候在茶楼工作让李嘉诚有过一次让他难忘的经历,而那次经历也深刻影响到他以后的为人处世。
由于在茶楼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李嘉诚经常会感到很疲惫,听客人聊天就成为他解除疲劳的唯一方法。
有一次,一位客人在茶楼与朋友们绘声绘色地聊起商场上的种种尔虞我诈,其中种种惊心动魄的细节李嘉诚听得十分入神,甚至连客人的茶碗已经空了他都没有注意到,也就没有立刻上去添水。
直到其他伙计看见了,大声提醒他,他才反应过来,慌慌张张地去给客人倒水,由于忙乱,他一不小心把开水倒在了客人的身上。
以前有一个伙计就因为出现过这样的失误,被蛮横的客人大骂一顿,后来还被老板开除了,所以李嘉诚当时就吓傻了。
得到消息的茶楼老板赶紧跑了过来,刚要责骂李嘉诚,却被那个客人阻止了,并说是他不小心碰到了李嘉诚,让老板不要责怪自己的小伙计。平日里就十分器重李嘉诚的老板看客人这么说,便没有再追究李嘉诚的过失。
李嘉诚对当年的那位客人始终念念不忘,以至于在多年后还经常对别人提起,他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