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与(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盛田昭夫齐名。四个人当中唯一健在的就是稻盛和夫了。
大家都知道,稻盛和夫先生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27岁白手起家,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78岁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一年多时间,扭亏为盈。创造了日航的传奇。
稻盛和夫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贫寒,在家里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全家靠卖盐、卖肥皂、替人加工纸袋度日。
稻盛和夫的前半生挫折连连,幼时患肺结核,险些丧命,青少年时期,中学、大学、就职考试一路落第。
好不容易在县立大学学了“应用化学”,立志从医,进公司时又不得不改行从事“无机化学”。
一切仿佛是瞑瞑之中的命运的某种安排,最后成就稻盛和夫事业的就是“无机化学”中的工业陶瓷。也就是他一手创建的京瓷。
他也曾怀疑:为什么自己如此倒霉,干什么都不如意呢?从少年时期到踏入社会,我的人生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苦恼和失意。
而这本《心。》就是他总结了一辈子的经验结晶。
这本书一些人初读,会觉得是鸡汤书籍。可世间的道理不都是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吗?
在《心。》这本书上看到一个故事。
曹寓刚先生在日本京都圆福寺禅修时,问过那里最年轻的僧人,心是什么?
有人指着自己的胸,不言而喻心脏就是心;有人指着自己的头,意思是大脑就是心,或者说是脑细胞产生的意识就是心。
曹先生又问到方丈,方丈从上到下比划了一通,说心在全身,每个细胞都有心。
后来,曹先生请教稻盛先生“心在哪里”,稻盛先生脱口而出:“心是良心”。
曹先生觉得,稻盛先生,答非所问。
直到某一日,曹先生读到稻盛先生的一份演讲稿,里面写着:心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但心的本质就是真善美。
稻盛先生用三个字“真善美”完美诠释了难倒众人的答案。
曹先生才恍然大悟,与其钻牛角尖,不如把心的本质发扬光大。
我们其实不需要特别的纠结“心”到底是什么,怀着一颗真善美之心,遵循“作为人,何为正确”一直努力去做就好。
一、构筑人生的基础-感谢之心。
福是越享越薄,业是越消越少。稻盛和夫在京瓷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生产了医疗用的人工膝关节,遭受舆论的猛烈攻击。
他只是虚心地接受,不断承认错误。那个时候,他内心还只是把这件“倒霉事”当做一个危机公关,并没有上升到佛学的“吃苦消业”的高度。
稻盛和夫去找担雪法师诉苦时,法师却说:“很好啊,灾难来临之际,也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受这么一点批判就能消业,所以必须庆祝一番啊。”
稻盛和夫先生当时还挺生气,法师非但不安慰他,好像还在挖苦他。可是后来他细细思量,才明白了法师这句话的含义。
而这几年在我的人生道路中,也是不断的在摸爬滚打踩坑中。面对股东的不理解,合作伙伴的野蛮对待,我也是一直在践行和学习感谢之心。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佛家讲“无常”。而面对无常,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坏都要感谢。
NLP的十二大假设中有一条:“凡是发生必有其有利的一面。”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二、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
“回顾迄今为止的八十多载人生,追忆超过半个世纪的经营生涯,我现在想要告诉大家、想要留在这个世上的,基本上只有一件事情,这就是‘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然而什么是真正的利他?其实就是创造价值。为他人创造价值。
对外,我们要为我们的客户,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创造价值,而且是超值的价值。在这个信息高度膨胀,资源极度丰富的世界。只有我们创造的价值足够多。才有可能链接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
对内,要有利于员工同事的长期利益。可以帮助到大家成长。某种角度,我们更应该把员工,同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他们有更大的价值产生。才会不断的放大去服务更多的客户。
书中也提到最简单可行的方式就是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给你的许久未联系的朋友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倾听一下朋友最近的事情;
早晚给自己的父母问候早晚安;
早晨见到同事,微笑的问候早安;
利他之心也是从点滴做起。不怕慢,就怕停。只要出发,终会到达。
三、信念之心。
古今中外,凡是成事者都具备信念之心。信念是什么?信念是你相信你的念想。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你对你做的事情一直保持着信念之心,全世界的资源都会像你靠拢。
书中稻盛和夫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倾听“神灵的私语”
稻盛和夫在他大学毕业就入职的那家公司里,合成了用作显像管电视机绝缘零件的镁橄榄石这种材料。
在批量生产时遇到最大难题,是如何让镁橄榄石成型。他怎么都找不到不含杂质的优质黏合材料。就把锅碗瓢盆搬进公司,基本住进了公司,连日连夜、不断试验,不断摸索。
有一天,他被鞋底的石蜡绊倒了。在他想发火的那一瞬间,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用石蜡和原料粉末混合再成型会怎样呢?最后产品做成功了。
这就是所谓“神灵的私语”。拼命工作,埋头于研究,一心不乱。奇迹般的事情就发生了。
稻盛和夫一直信奉在工作中磨练自己的心性,磨练信念。在工作中修行,修己。
昨天同多年未见的好友见面,聊天。这两年他去修行了两年,听到他分享说:“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当下不杂。”
这句话的来自丰子恺的《丰子恺:无宠不惊过一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我想这就是一种信念的力量。不畏将来。
现在我在做私语电商版块。这个领域对于我来说也是完全陌生的。我从原来的传统行业破圈到互联网行业,再破圈到私域电商版块。
从刚刚落地福州的私域电商项目,再到现在我人在湘江边,启动的星火计划。每个月,每一天都面对着不同的变化。但是,我也从来没有畏惧过。
我想这就是不畏将来吧。也是信念之心。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当下不杂。
img四、正道之心。
而正道之心讲的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都面对太多的信息,太多的诱惑。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各种的选择和决定。
而正道之心就是王阳明讲的“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
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是为了“思无邪”,是为了《大学》中的“明明德”和“止于至善”,是为了《中庸》中的“中和”和“诚”,是为了致良知。
人欲,即私心杂念;天理,即良知。
饿了吃饭,冷了添衣,这不是私心杂念,这是天理;
饿了,不是想着吃饱饭,而是想着要吃山珍海味,这个已经是私欲了;
冷了,不是想穿衣保暖,而是想着套上奢侈名牌,用来炫耀,这是私欲。
有人说,我有钱,我就要穿名牌,我就要顿顿吃大龙虾,这个不违法,又拉动了消费,带动了就业,我们鼓励和赞扬。
我们这是在讲学,道理要说清楚。用无善无恶的心境吃饭,吃大龙虾和吃白米饭并没有什么差别。
我们去做客,人家端上白米饭,我们没有丝毫嫌弃,而是吃得很香甜;人家端上大龙虾,我们没有丝毫的惊喜和动心,照样吃得很安详。
去人欲,不是要求我们非得吃糠咽菜才是致良知。吃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心境。
人家端上白米饭,我们没有丝毫嫌弃,而是吃得很香甜;人家端上大龙虾,我们没有丝毫的惊喜和动心,照样吃得很安详。
去人欲,不是要求我们非得吃糠咽菜才是致良知。吃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心境。
王阳明先生把如何致良知说得很明白,就是每天用功,每天减少私心杂念,减去一分私心杂念,就恢复一分天理。
作为人,何为正确?我们如何做才能致良知?
从现在出发。每天去精进自己。
跟着你的心走,随着你的心出发。
你的心知道一切的答案。
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心。》
伴心上路。
网友评论